楚王,甚至是世家豪门认为,这些百姓就算饿死,也不能便宜秦国。
她们派遣军队,对难民进行屠杀。
一边救,一边杀。
秦楚二国再起硝烟。
本来楚王就想要打秦国,出现这档子事。
更加坚定了她攻打秦国的决心。
派遣使者,前往了魏,赵,燕,韩四国,商量着攻打函谷关一事。
掌控魏国朝政的太子增听闻此事后,便与龙阳君商议。
龙阳君又与重病在床的魏王商量。
魏王觉得,这次无疑是拔高自身名望,削弱魏无忌名望的好机会。
当即一口答应。
派遣将领率领数万大军,前往魏秦边界。
柿子挑软的捏。
这个道理,没人不知。
自从上一次伐秦失败,王翦驻守于函谷关。
便时常拿韩国练练手。
攻下韩国数座城池。
如今见楚王欲要再度伐秦。
哪能不同意。
当即派遣军队,前往韩秦边界。
而燕国这次却拒绝了楚王的邀请。
一来与庞煖一战,精锐尽失,需要缓一缓。
二来便是想与秦国合作,针对赵国。
秦如何强盛,又不与燕邻。
燕国无需为秦忧虑。
前几次要不是将渠,也不会让那么多的燕国士卒,为了一个无需担忧的秦国,而损失那么多人。
再者,燕国现在最应该担心的是赵国。
燕国的拒绝,并没有引起楚国使者的不满。
多一个燕国,少一个燕国。
好像并没有什么区别。
可当楚国使者到了赵国,却犯了难。
不知该找谁。
是找上一次参加联军伐秦的李牧。
还是找现在名声赫赫的庞煖?
或者去找赵国两位丞相。
还是找赵王偃?
楚国使者想了想。
最终找到了李牧。
李牧得知此事后,叹了一口气,“外有蛮夷,内有乐间掣肘。楚王让我如何脱身,前去攻打秦国?使者请回,非牧不愿,而是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