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城镇形成,我们就有更多的资本了。”
秦斯听了汪泰岳的话,点了点头,不过却是道:“汪爱卿可知,这可是一件慢功夫。”
“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几年,才能初见成效。”
“如若真的建城的话,没有二十年之功,可是很难达成的。”
汪泰岳拱手,道:“陛下,如果仅仅只用二十年时光,就可以兵不血刃,让我大周在那边建立起数十个城池,臣觉得此事值得。”
秦斯并没有立刻给出答复,而是看向了一旁的丁洋询问道:“文相对这个事情如何看?”
丁洋出列拱手,道:“泰岳之法,的确是最佳之法,可以兵不血刃就拥有数十座我们大周的城池,此的确为良策。”
话锋一转,丁洋道:“可是二三十年的时间,实在太久了一些。”
“在这个过程当中,难免会发生这样和那样的意外。”
“很难保证一切都顺顺利利,妥妥当当的完成。”
顿了一下,丁洋自嘲道:“况且,再过二三十年,恐怕都没有老臣了。老臣还等着看我大周,真正的空前盛世呢。”
秦斯笑了笑,道:“文相自谦了,文相老当益壮,再活五十年都无虞。”
顿了一下,秦斯转回了正题:“所以文相觉得此事该如何是好?”
丁洋洒脱的开口说道:“那附近既然有现成的城池,我们直接借来即可。”
秦斯听了丁洋的建议,终于是笑了起来。
汪泰岳,听了丁洋的话,却是第一个站出来反驳自己的老师。
“文相,这样的强取豪夺,对我大周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形象,可是大为不利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极有可能会寒了他们的心。”
丁洋回头看着自己的学生,笑道:“我几时说要强取豪夺了,我们只是借住他们的城池。”
“我们那么多的人,到了那样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自然要先找地方借住。”
“何况我们又不是白住,我们是要付出费用的。”
“我们不仅仅会付出费用,还会雇佣他们城中的人为我们工作。”
“同时我们开出的工资,那也会是附近最高的。”
“这些都是我们回报他们的方法。”
“这样的交易,对于我们与他们来说,两者皆是不亏的。”
“我们真的要建立我们的形象,既不能是为祸一方,也不能是不闻不问。”
“我们需要造福一方。”
不等汪泰岳开口,丁洋就打断道:“而且我们要快速的造福一方,对于普通人来说,三十年已经是他们的半生了。”
“他们刚刚才经历过颠沛流离的战乱,这个时候正是需要好好生活的时候,他们等不了那么久。”
秦斯听了丁洋的话,点了点头说道:“文相所言极是,既然我们大周去了,自然就是要立刻的造福一方。”
“这件事情就按照文相的建议去执行吧。”
秦斯的话,等于是一锤定音了。
接下来大周的各个部门,只需要按照既定的流程去做就好了。
散朝之后,汪泰岳找到丁洋,还打算与丁洋理论一番。
丁洋则是老神在在的反问汪泰岳,道:“你难道看不出陛下的心思吗?”
汪泰岳点头,道:“我看出了陛下的心思,只是陛下如此做法,显然不得人心,我作为……”
丁洋打断了自己准备慷慨激昂发表自己言论的学生,道:“你作为中枢,未来的文相,你要做的就是按照陛下的想法,想到一个最佳同时又最简单的解决方案。”
“至于批评陛下做法对错,这是御史台的事情,与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