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撕了张月考答题卡的纸,写了一句“我看不懂”夹在里面。
——和李安导演心有灵犀。
过了好一段时间,早就从月考失败中走了出来,她某日心血来潮,再去图书馆翻这本书。
她那张随手撕下来的月考答题卡还留在里面,背面被人写了一长行字。
“每个人都一开始就背负着莫名的愧疚感以及莫须有的重大负担,一步一步往前行进。”
这是伯格曼写在《魔灯》最后的话,原话说的是他的家庭。
祝语真没想到学校里居然会有人和她读同一本这么冷门的书。
她期待地在里面夹了很长一段读后感,想看对方会不会回复。
不过几天。
她夹在书页里的信笺纸被人取走,留下一页潦草的草稿纸,写了他的读后感——之所以知道是“他”,祝语真是从字迹上判断的。
应该是个男生。
写字好像很用力,会划破纸面。
说他最近看了一部伯格曼的电影,《第七封印》。
祝语真回去看完了《第七封印》,说实话,没有看懂。她问,电影在表达什么?
对方写了一张小卡片,没有回答问题,只是抄下来了一段对白台词。
“爱是所有瘟疫中最为黑暗的,假如一个人可以为爱而死,那么它还会有些乐趣。可是人们几乎总是可以在爱的创伤中痊愈……如果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一切都是不完美的,爱是完全的不完美中最为完美的。”
爱是什么?
死亡是什么?
这些过于宏大抽象的话题,少女时期的祝语真并未全然理解。
只是彼时彼刻,在灯下读着对方漂亮峻峭的文字,少女心怦然一动。
她这时候有点特立独行,不喜欢这个年纪天天在球场耍帅撩妹的男生,她喜欢文静内敛温柔一些的。
她那时以为那个男生是裴西桐。因为裴西桐和其他男生都不一样,在他们在操场上挥洒汗水时,裴西桐独自在图书馆看英文原版书。她于是强忍着羞赧,小心翼翼试探过他。
可是他不是。
她以为裴西桐看的英文书是文学或者哲学,实际上他看的是《高级微观经济学》。跟她完全不在一个频道。hr
()
span传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