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点了点头,此事便当翻篇。
这时,皇后替皇帝盛上了一碗鱼汤,说道:“陛下尝一尝这姜丝鱼汤,所谓冬吃萝卜夏吃姜,季节交替时这道菜有益于强身健体,祛除风寒。”
皇帝看着鱼肉上的金黄姜丝,突然想起了什么,开口对意明说道:“意明,朕听闻你二叔染了风寒,这正是春夏交替时节,提醒他好生注意身体。”
意明原本还在想方才令歌的慌张模样,皇帝突然唤起自己,他差些没有反应过来。
意明想起二叔王炳分明是被父亲打伤在床,如今父亲居然说二叔偶染风寒,二叔年纪轻轻,身强力壮,又怎会轻易染上风寒呢?
意明只好赔笑着说道:“臣替二叔多谢陛下挂怀,等回去定会嘱咐他好生调养着。”
“只是,我二叔病得也突然。”王意明也学着适才黄公公话锋一转,语气意有所指地说道,同时,他瞟了一眼吃着饭的令歌。
“那日我和二叔去了一家茶楼听书,中途二叔便说自己身体不适,书也没听完就先打道回府了。”
“所以后来我才去了凌岚药局,为我二叔抓治风寒的药,谁想竟在那遇上了小王爷。”意明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模样,“那日我还问小王爷可有什么治风寒的好方法,可惜王爷到现在也没有给我答复。”
令歌看向意明,浅浅一笑,内心却暗暗叫苦求饶。
他思忖半饷,放下筷子,说道:“那日匆忙,一时未来得及答复小将军,如今本王想好了,都说良药苦口,要治风寒就得搭最苦的药,这样效果才好,恢复得才快。”
意明被令歌的回答逗得一笑,就连那不苟言笑的太子夫妇和王大将军夫妇都不免勾起唇角。
皇帝亦欣然而笑,他甚是同意令歌的说法,于是开口说道:“令歌所言极是,传朕旨意,赐王炳每日一碗治风寒的苦药,直到痊愈为止。”
令歌:“?”
王大将军站起身,拜谢皇帝:“臣替家弟多谢陛下,臣领旨。”
一时间,意明低下头笑个不停,却未出声,此时的他只想找个地方捧腹大笑个痛快。
待众人回过神后,太子开口问道:“不知父皇对小皇叔的封号可有了主意?听说父皇有让考生们一同想封号,最后写出来呈给父皇。”
皇帝放下筷子,神色骄傲愉悦,说道:“嗯,朕的确让他们想封号,不过有名考生虽然没想出来,但他倒是给了朕一个好想法,朕按照他的想法想出来了一个封号,原本想着等下发册封圣旨时再昭告天下的,只是今天阖家团聚,现在告诉你们也无妨。”
令歌和在座的所有人都很是好奇,于是纷纷放下了碗筷,看着皇帝,认真地倾听。
只听皇帝笑曰:“临清之玉,不迟之归,故封号:玉迟。”
众人闻言,喃喃重复着那句“临清之玉,不迟之归。”
意明率先夸赞道:“这个封号甚好,小王爷乃临清王的珍贵玉石,如今回宫一点也不晚,当之无愧。”
他身旁的景修也连连点头附议。
“令歌可喜欢这封号?”皇帝含笑问着令歌。
令歌颔首微笑道:“喜欢,多谢皇兄。”
家宴结束结束后,众人来到楼顶的走廊之上,看着太液池满湖月光,银光闪烁,阖宫上下一片寂静。
令歌和皇帝站在走廊上,欣赏着圆月美景,沐浴着晚风,只觉心旷神怡,沉醉其中。
“臣弟好奇,给皇兄好想法的考生是谁?”令歌开口询问道。
见令歌满脸好奇,眸如星辰般明亮,于是皇帝便笑着答复道:“正是那位才子诗人——令楷。”
令歌闻言,欣然一笑,看向了满湖月光,那明月倒映在太液池中,亦倒映在令歌的眼眸之中。
半饷,令歌说道:“那皇兄可要好好赏赐他一番。”
一边说着,令歌一边觉得那会虾仁在口中留下的清甜之感不知不觉间便蔓延到了心间,让他心生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