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他们忠的是吕布,而不是董卓。
虽然吕布将他们二人当弃子一样给抛弃了,但他们也不愿违背内心当中的忠义。
见二人没有投降的意思,曹操也只能叹息一声,别无他法。
毕竟曹操劝降他们只是因为他本身惜才、爱才,所以不忍他们陨落在这里。
但既然对方要负隅顽抗,曹操也无话可说了。
毕竟现在的曹操还不是后世那个因为爱惜人才而宁愿放他离开也不愿杀他的大汉丞相。
比如说关羽,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曹操对关羽的喜爱那简直就是达到了一种境界。
无论是送赤兔马,还是放弃人妻癖好,没有动刘备的夫人,并且最终放他离去。
哪怕知道关羽离开他是去找刘备的,也知道关羽今后会与自己为敌。
但他仍然放关羽离开了,这就是曹老板对关羽的喜爱。
同时也变相地反应出曹操对于人才的爱惜之情。
但是如今的曹操可不是后世那个试图一统天下的曹操,对于人才的看法也只是惜才罢了,并没有想过什么为我所用之类的。
毕竟人才也就只有在争霸天下的时候才有用,和平年代你要人才干嘛?最多就只能帮你处理处理政务了。
曹操现在心里想着的还是消灭董贼、迎回天子的想法。
对于如今连一块地盘都没有的曹老板来说,争霸天下属实太遥远了些。
但是一旁的刘备可不是那么想的,刘备的野心从小就很大。
从小时候看到楼桑树的时候脱口而出一句,“吾必当乘此羽葆盖々车”就可见一斑。
这话说明了就是以后要当皇帝的意思。
以后从小就有这么大志向的人,自然不甘心一辈子就是个织席贩履之徒。
所以刘备后来才会起义兵,参加围剿黄巾起义,并且还结拜了关羽张飞两位万人敌。
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今后的大业积攒底蕴。
毕竟刘备虽然战略眼光不行,但是不得不承认的就是他有一双天下无人可及的具有识人之能的慧眼。
所以刘备一生中从来没有错看过任何一人,对每个人的看法可谓是准确至极。
包括后世把诸葛亮坑了的马谡,刘备就曾经说过此人虽然有些小聪明,但太过自信,不可重用。
诸葛亮后来没听刘备的,仍然委以重用,结果就是兵败街亭,将大好的北伐局面给葬送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说刘备在看到高顺的第一眼,外加曹操的推测,就心中肯定了此人一定是能够助他成就大业的人。
自然而然的,刘备当然不希望他死在这里了。
看到曹操已经放弃招降之后,刘备赶紧给关羽打了个眼色。
多年的兄弟之情,使得关羽第一时间就明白了刘备的意思。
于是关羽亲自出马,准备活捉高顺。
毕竟在关羽看来,此人虽然作战勇猛、统兵有方,但论起武艺来,还远远不是自己的对手。
所以他很自信,此次他亲自出手,必能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