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四合院:我随身携带物流园 > 第691章(第2页)

第691章(第2页)

搞自己,江澈不怕。

不说他上面有曾老和倪老等人护着,就凭借他两次受到最高一级的表彰和曾经收到的那副字帖,江澈只要不犯下叛国罪,做的错事再离谱最多也就是回归平民而已。

但是他担心某些人的矛头对准的是新大学。

江澈对这所大学抱有的期望无限高,可现在大学却还处于怀胎十月状态,即便是建设好,想要出成果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在没有展示出重要性就成了众矢之的,江澈根本没能力护得住它。

昨天晚上,江澈便想到了以邵逸夫这位酷爱给国内大学捐赠教学楼的‘助学狂魔’脾气,估计会给新大学捐赠教学楼之类的举动,却没有想到霍英东等人跟风后,其他港商也做了同样的决定。

这些钱用在新大学,说实话对江澈来说也仅仅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多这些捐赠,新大学除了会多一条“港商倾情赞助”的成就以外,并没有太大的用处,反而还特别拉仇恨,于己于新大学并没有太多的好处。

与其这样,倒不如引导他们将捐赠的大楼折算成钱,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想到这里,江澈的cpu开始极速运转,在大脑中搜集着有用的信息。

“大眼睛!!!”

1990年,《华夏青年报》的摄影记者解海龙在农村进行摄影创作时,发现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因为贫困上不起学,但他们内心深处对于读书却充满了渴望。

所以,心怀热忱的解海龙就想帮助这些孩子,开始到全国各省的贫困学校去拍摄照片,希望能够通过这些照片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

1991年4月8日一大早,解海龙走在前往皖省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学校的路上,正好碰见了5位正去上学的孩子。

因为本来就是要到学校去拍摄,所以解海龙就和这些孩子结伴同行,路上边走边拍。

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一个水库边。正当解海龙不知道怎么过去之际,几个孩子已经拉过来一条船。解海龙见状,也赶忙跳了上去。

几个孩子都比较认生,对于手里拿着“奇怪机器”的叔叔有些害怕。

解海龙注意到了其中一个看上去年纪最小的小女孩,就主动问她叫什么名字。

小女孩没怎么接触过外人,听到解海龙的问话,既不敢说话也不敢抬头看他。

这时,还是旁边年纪比较大的一个孩子主动帮小女孩解围,说:“她叫苏明娟。”

但由于孩子们说话用的是当地方言,解海龙并没有听懂。

无奈之下,他只能伸出左手,让小女孩把名字写在自己手心。

虽然小女孩看上去胆子不大,但当她在解海龙手心写字的时候,解海龙分明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渴望”。

到了学校以后,几个孩子就到各自的班级上课去了,而谢海龙也开始到各个教室拍照。

在一年级教室,解海龙手里的相机一会儿对准黑板,一会儿对准老师,一会儿对准聚精会神上课的学生。

突然,解海龙感觉到一双眼睛似乎一直在看着他。于是,他顺着那道视线看过去,只见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小女孩,正用一种复杂的眼神看着他,这眼神中有纯真、好奇,还有一点点的惊恐。

“那眼神穿透力太强,能直击你的心灵。”

当解海龙当即将这张照片送去了华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而结果也正如他料想的那样,这张照片打动了华夏青基会所有在场的人,让大家都震撼不已。

1992年,解海龙拍摄的那些照片,在全国开始展出,很多人都被这些照片所感动。

其中,尤以小女孩的那张最为引人注意,而它也被华夏青基会确定为“希望工程”标志。

当“希望工程”宣传画贴满全国大街小巷后,小女孩的照片也被越来越多人注意到。

虽然大家并不知道她的名字,但那双渴望的大眼睛却让无数人感动,让很多人参与到了希望工程的历史伟业中。

据统计,自1989年10月“希望工程”发起以来,截止到1992年4月,累计收到捐款1200万元。

然而自从1992年4月,小女孩的照片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后,仅仅只过去了8个月,“希望工程”收到的捐款就突破了亿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