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鼠兄都饿哭了,我还在扩建金库! > 第3229章(第1页)

第3229章(第1页)

第3229章

为了切身感受这新衣的好处,张阿难甚至略显失仪地在殿中舒展拳脚,活动了一番筋骨。

若非场合不对,他真想取来佩刀,当场演练一套刀法。

“陛下,臣以为,此等新式服装,当在全军推行!”

“哦?”

李世民颇为意外,一向谨言慎行的张阿难,竟会提出如此大胆的建言。

作为百骑司统领,张阿难向来信奉多看少言,极少主动发表看法。

“此服能让将士们行动更为迅捷,手脚不再受束缚。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分毫之差便可定生死。两军实力相当,最终获胜的,很可能就是穿着新式军服的一方。”

“此事干系重大。”李世民沉吟片刻,他认同张阿难的判断,但大唐如今国力鼎盛,无需冒进,“传朕口谕,命想儿先在大唐皇家军校试行新装,待看清成效,再逐步推广至十二卫及各折冲府。”

在大唐皇家军校内,一场关于军服更易的讨论正在李想和秦琼之间展开。

“殿下,更换军中服制乃是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还请三思。”秦琼看着李想拿出的新式军服图样,面露沉吟。

军校如今已有两千余名学员,声势日渐壮大。

李世民虽是默许李想在学院内试行,但其背后的深意,在场之人都心知肚明。秦琼受过李想的救命之恩,只要不触及根本,他都愿意为李想保驾护航。

“新军服固然便捷,样式上却与传统大相径庭。”

作为思想科主官,牛进达的视角更为刁钻,“一旦在军中铺开,势必会引起朝野震动。礼部那群老夫子最是看重衣冠礼制,视其为立身之本。我们这么做,恐怕会捅了马蜂窝,招来无数言官的奏疏。”

自《礼记》问世,便成为社会秩序的圭臬。

在那些尊崇古礼的人看来,礼义为本,而正衣冠,则是礼义的开端。

新式服装的出现,无异于对旧有传统的公然挑战,礼部官员绝不会坐视不理。

“大唐之所以为大唐,便在于其海纳百川的胸襟。固步自封,只会走向衰亡。”

李想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新事物层出不穷,才是社会活力的体现。至于礼部,他们若想用陈规旧律来阻挡时代的车轮,我李想不介意亲手把他们碾碎在车轮底下。”

今时今日的燕王李想,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任人拿捏的少年,寻常的攻讦弹劾已伤不到他分毫。

何况长安局势愈发波谲云诡,他需要适时展露锋芒,震慑宵小。

李世民的龙体尚安,至少还有八年光景,这便是他最大的底气。

秦琼听罢,不再犹豫,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殿下既有此魄力,末将愿为前驱。不如就以军校为始,将新式军装定为学员的制式服装,无论出入,一体遵行。学院里勋贵子弟众多,由他们引领风潮,事半功倍。”

李想也无意彻底废除传统服饰,他所倡导的,不过是在军队、工匠等需要便利活动的群体中推广新衣,以作引导。

其他场合,只要衣着得体,旁人无权干涉。

这时,牛进达又想到了另一层:“殿下,新军服的制作皆出自燕王府名下的作坊,此事若传开,难保不被人诟病,说您此举是为自家产业牟利。”

他与李想私交甚好,才会点出这其中的利害。

李想淡然一笑:“本王要的是这股新风,而非区区几两银子。这作坊谁都能开,只要有人能做出比燕王府更好、更合用的军服,本王立刻将订单转让给他。我不过是抛砖引玉,真正的好玉,还在后头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