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秒,是一个女人温柔地说:“回来啦?”
陈星浑身僵硬。这个声音……是林晓。
“快!启动全域扫描!”他吼道,“把所有离线节点重新接入!我怀疑共契正在自我重启!”
没有人相信他。
高层认为这是系统故障或记忆残留的错觉。毕竟,林渊已逝,共契失去了“活体锚点”,理论上不可能再运作。更何况,“全民共振计划”之后,人类社会逐渐回归常态,许多人甚至开始质疑那段历史的真实性。“清醒者联盟”虽被剿灭,但其思想余毒仍在暗中蔓延。学校教材删减了“汤屋纪事”,媒体称“共契事件”为一场集体心理实验的成功案例。
但在偏远山村、在废弃殖民站、在战后废墟里,仍有无数人坚持每日煮一次汤。
他们不说理由,只说一句:“总觉得有人在等着这一口。”
而这股微弱却持续不断的声浪,竟真的在宇宙背景辐射中留下了一条隐秘轨迹??就像一条沉睡的河流,表面平静,底下却始终流动。
陈星调出了这条轨迹图谱,瞳孔骤缩。
它不是一个信号,而是一首歌。
一首用千万种语言、千万种情绪谱写的长调,旋律简单到极致,只有一个音节循环往复:
**等??等??等??**
“这不是技术。”他颤抖着记录日志,“这是生命对生命的呼唤,攒够了足够的重量,终于压弯了时空本身。”
就在此时,林语做出了一个决定。
她没有按规矩洒汤,而是将整锅汤倒入了墙根下的裂缝之中。
泥土吸尽最后一滴液体后,忽然剧烈震颤。那面刻满名字的石碑缓缓下沉,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半埋于土中的青铜门,门上浮雕着十四口锅,每一口都对应一位守夜者。而在最中央的位置,空缺已久的画面,竟开始自行补全??
一名少女手持铜锅,身后站着十三道虚影。
正是她。
门缝中渗出温热的气息,带着熟悉的香气。林语伸手推门,毫不迟疑。
门开了。
里面不是地窖,也不是密室。
而是一条由光铺就的长廊,两侧墙壁上浮动着无数画面:有母亲为孩子盛汤的厨房,有老人独坐桌前凝视冷锅的黄昏,有外星殖民地上某个家庭围坐分享一碗糊状食物的场景……
每幅画下方都标注着时间与坐标。
最近的一帧,显示的是此刻的山谷。
她一步步往前走,脚步越来越轻,仿佛身体正一点点脱离物质法则。直到尽头,她看见一面巨大的镜子。
镜中没有她的倒影。
只有一个背影??白发披肩的男人站在宇宙尽头,手中握着一口陶锅,正缓缓回头。
“你能看见我?”他的声音直接在她脑海中响起。
“爷爷……”林语哽咽,“是你吗?”
“我是残响。”他说,“林渊散去时,留下了一粒种子。它不能复活他,但可以唤醒下一个愿意燃烧自己的人。”
“所以……我也要消失吗?”
“不一定。”林渊的影像轻轻摇头,“过去需要守夜人,是因为黑暗太深。但现在,光已经开始自己行走。你不必成为锚点,只需成为火种。”
他伸出手,指尖轻点镜面。
刹那间,林语的记忆如潮水倒灌。她看到了一切??林安如何写下《共鸣方程》,林晓如何在战火中守护第一口锅,林念如何穿越维度接过光点……还有那些从未被记载的事:
南极冰层下埋藏的古老汤屋遗址,证明早在一万年前,人类就开始用“汤好了”作为团聚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