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神雕离影 > 第30章 冬雾离歌(第6页)

第30章 冬雾离歌(第6页)

他定了定神,沉声问道:“这莫非便是你所说的『以阴济阳,以鼎养炁』?”

赵志敬眼中精光一闪,仿佛黑暗中点亮了星辰,他微微躬身,语气带着一种奇异的虔诚与自信:

“大帅所言,正是此法的核心要诀。”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吕文德耳中,“贫道也是从所得的那卷残篇中,才窥得此句玄机。”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又像是在回忆那残篇的内容:

“说来惭愧,那残篇之上字迹模糊,并未留下完整的功法名讳,只在卷末的角落,找到四个模糊的批注小字——『太玄遗说』。”

“太玄遗说?”吕文德重复了一遍,这次不是单纯的疑问,而是带着审视与咀嚼的意味,手指在桌面有节奏地轻叩着,“听起来倒像是上古流传之言。此名何解?”

赵志敬点点头,缓缓道:“太玄,乃大道之本,亦是上古道家至高尊号之一。贫道初时不解其意,后遍查教中秘藏典籍,又结合残篇中某些惊世骇俗的论点,才隐隐有所猜测……”

“此『太玄』,恐怕并非虚指大道,而是……一人之自号!”

吕文德目光一凝:“一人之号?好大的口气!”

赵志敬的声音几乎成了耳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能以『太玄』为号者,纵观古今,寥若晨星。其真实名讳早已湮没于时光尘埃。然据道门秘传……此人或许留有一更为世人所知的道号——”他顿了顿,迎上吕文德锐利的目光,一字一句道:“玄、霄、子!”

“玄霄子?”吕文德眉心紧锁,这个名字他似乎有些印象,却又模糊不清,只觉一股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

赵志敬立刻恭声解释:“正是。全真一脉素奉清修,然道门传承久远,百家互渗。王祖(重阳真人)当年闭关,据闻曾有机缘得窥一部失载古经,开篇便有『太玄』二字,疑与此人有关。此人早在盛唐以前已有传说,世间多以『玄霄子』称之。所留片语残章,散见诸家抄本,多涉内丹养生,尤重阴阳升降、气机归一之道。”

赵志敬继续开口,语声平淡中透着一丝意味:

“大帅所忧,无非三事——其法可行否?其人可承否?其果可验否?”

吕文德眉角微动,未答。

赵志敬道:“贫道所授心诀,化精引炁,逆转虚耗。”

“至于炉鼎……”他眼中微光一闪,声音却不疾不徐:“大帅亲选之人,气象俱合,姿形、命数,皆可试用。此等炉鼎,世间百年罕一。”

吕文德沉默不语,眉峰轻蹙,似有难色未言。

赵志敬观察着他的神色,适时低声道:“大帅无须忧虑。”

他语气平和而自信:“贫道已遣人调香熏衣、设音静室,连日以静法缓引。今夜时辰既合,脉络应开,不假强为,自可顺势而入。”

他目光微闪,声音略沉:“惟此局一晃即逝,过则再无良机。”

吕文德闻言,若有所思,手指轻叩案几,节奏渐缓。良久,他摆摆手,赵志敬微微颔首,没有多言,身形不动,如烟似雾,逐渐淡去。

书房重归寂静,只余吕文德一人端坐灯下。

他望着墙上《太宗平戎图》,眼神深沉如水,不知在思索何事。

窗外月光斜照,似乎穿透了世间一切虚妄,也照透了他内心的挣扎。

吕府深处,一处年久失修的偏院。

屋瓦残破,苔痕遍地。

角落里杂草丛生,几块废弃的石板斜歪错落,掩着一口废井,井口蒙着一层枯枝与尘网,旁人一望,只当是数年未动的荒地。

忽然,井中传来一丝轻微的响动,似有碎石滚落。

紧接着,一只布满尘土的手缓缓从井壁探出,手指蜷动,紧贴着青石的缝隙攀爬而上。

不多时,一道人影自井底无声跃起,轻若鸿羽,落在石板之上毫无声息。他身形藏于夜色,衣衫沾尘,却眉目清朗、气息沉稳,正是郭靖。

一道细瘦的身影随后钻出井口,灰头土脸,却神情灵动,正是那日在巷口与他搭上的小乞丐。

白日酒席正酣之际,府内宾客如云、仆役奔走,小乞丐趁人眼杂,从灶后牛栏旁一处废弃角门引郭靖潜入府中。

那处角门原为早年扩建时所留,久未启用,门锁已损,小乞丐探明路径,早有准备。

入府之后,两人径直潜入此处,避开巡逻守卫,藏身井下。自午后潜伏至今,滴水不漏,静候良机。

井口覆好,夜色中,两道身影如影随形,借着院中残月与屋檐间微光,悄然贴墙潜行。

小乞丐身形瘦小,步法灵巧,在前引路,每穿过一处夹道,便先伏地细听,再以手势示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