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3章
望殿下慎思之。
李岩手书”
太子读罢,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近年来他参与朝政,多是在父皇既定政策下执行,少有独立建言。
李岩此议,正是他展现才华的良机。
他立即铺纸研墨,开始起草奏折。笔走龙蛇间,仿佛已看到海盐港千帆竞发的盛况。
三日后,乾清宫内,朱和壁将精心准备的奏疏呈给朱兴明。
“父皇,儿臣近日研读各地奏报,发现海运日益繁盛,然现有港口已不敷使用。杭州府海盐县地处要冲,若在此设立港口,必能促进江南经济发展,望父皇恩准。”
朱兴明接过奏折,仔细阅读。太子在奏折中详细列举了海盐建港的诸多好处: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货物成本、增加朝廷税收、促进地方繁荣。。。条分缕析,言之有据。
然而,朱兴明的眉头却渐渐皱起。
“壁儿,此议可是受李岩启发?”朱兴明放下奏折,若有所思地问。
太子心中一紧,如实回答:“确是李伯伯来信提及。但儿臣也查阅了大量资料,认为此议确实可行。”
朱兴明站起身,踱步到悬挂的大明疆域图前:“李岩才学,朕素来敬佩。但此次,他恐怕是久居江南,只见地方利益,未见全局。”
他指着地图上的沿海各点:“你看,北方有胶州海曲港,控扼渤海;中有南通港,连接长江水道;南有福州港,辐射八闽。三大港口分布合理,已覆盖我大明主要产粮区和手工业区。”
他又指向杭州湾:“海盐县虽地处杭州湾,但湾内水浅多沙,大船进出不便。且与南通港距离过近,功能重叠,实无必要重复建设。”
太子急道:“父皇,江南乃赋税重地,货物输出量极大。现有港口已不敷使用,增设一港有利无弊啊!”
朱兴明摇头:“你只知建港之利,可知建港之耗?码头、仓库、衙署,哪一样不需巨资?更须派驻官兵,设立海关,这些都是开支。朝廷近年来虽国库充盈,但北方边防、黄河治理,处处需钱,岂能轻掷?”
“可是。。。”太子还想争辩。
朱兴明摆手打断:“况且,港口集中,利于管理。港口分散,易生弊端。前朝市舶司之乱,你难道忘了?”
太子低下头,心有不甘:“儿臣明白父皇顾虑。但此议确实利大于弊,望父皇三思。”
朱兴明看着儿子倔强的表情,叹道:“壁儿,为君者当权衡全局,不可因一时兴起而轻下决断。此事不必再议。”
太子悻悻退下,心中满是委屈。他自觉奏疏准备充分,论证详实,却遭父皇全盘否定。更让他难堪的是,此事该如何向李岩交代?
思前想后,他决定再次上书。这一次,他搜集了更多数据,引经据典,将奏折写得更加厚实。
然而第二次上书,依然被朱兴明驳回。
“壁儿,你如此执着,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是真为国家考虑?”
太子跪地恳求:“父皇,儿臣确是为国考虑。若海盐建港成功,每年可为国库增收百万两白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