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听闻孙策之弟孙权,此前已奉孙策之命前往柴桑,都督柴桑之兵。”
“如今孙策已死,就怕程普等余孽,会拥立孙权为新主,招集孙策旧部,继续负隅顽抗。”
“这一路孙家残余势力不除,早晩必为后患呀。”
鲁肃于一片愉悦的气氛中,忽然出言进谏提醒。
刘备警觉起来,放下酒杯,叫拿来地图。
众人的目光,齐聚在了“柴桑”二字上。
“柴桑乃江东西面门户,南接豫章,北望庐江,西临荆州江夏。”
“且柴城位居上游,倘若我皖县失守,其水军顺流东下,不出三日就能直抵秣陵城下。”
“若此城不拿下,则等于江东头顶始终悬挂着一柄利剑,人心难安呀。”
太史慈曾经屯兵于豫章,自然也深知柴桑的重要性。
刘备深以为然,目光看向苏哲:“景略军师,你看我们是否稍作休整,待安抚过江东人心后,即刻西进攻取柴桑,讨灭孙权余孽?”
苏哲端着酒杯,来到了地图前。
“袁绍虽然好谋无断,但主公平定江东的消息传往邺城,必会刺激到了袁绍。”
“况且曹操在关中恩威并施,差不多也打服了西凉诸将,将关中纳入实际掌控之中。”
“我猜想袁绍就算反应再慢,也不可能再放任曹操和主公继续坐大,最迟下月必会发兵南下。”
“曹操挟握天子,树大招风,自然是袁绍主力进攻的对象。”
“但以袁绍的实力,足以双线用兵,同时分出重兵进攻徐州。”
“咱们的战略,虽然是让曹操顶在前边,主抗袁绍的伤害,但也要坚决回击袁绍的分兵入侵,御敌于徐州之外。”
苏哲只字未提柴桑,反倒是将目光全程转移回了北方。
“所以接下来,主公需要做的,有这么两件事。”
“其一,主公坐镇秣陵,安抚人心,休养士卒,整编降卒,继续扩编水军。”
“其二,向下邳一线增调兵马,为云长将军增强其徐州军团的实力,并叮嘱云长将军,抓紧时间修筑小沛城防,增调粮草。”
刘备聚精会神,倾听着苏哲的进言,生怕错过哪怕一个字。
听过苏哲两条方略后,他不住的点头,深以为然。
“不过备还有些不解,既然接下来的重点,乃是迎战袁绍的南下,为何军师却让备继续坐镇秣陵?”
刘备却又看出苏哲方略中的疑点。
“主公,哲何时说过,我们接下来的重点,是迎战袁绍了?”
苏哲却如此反问,眼神别有意味。
刘备一怔,茫然道:“重点不是迎战袁绍,还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