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刘备不肯提前叫苏哲泄露天机,诸将心中自然是倍加好奇,却又不好再追问下去。
…
柴桑城,郡府内。
气氛凝重。
皖县失守,六万刘军登岸围城,柴桑城四面受困。
这突然间的剧变,令孙军上下无不人心惶惶。
“尔等大可不必慌张。”
“柴桑城城墙高厚,我们粮草充足,尚有四千精兵可用。”
“只要我们上下一心,死守住四门,量那大耳贼休想攻破。”
“守得十天半月,荆州的援军必至,柴桑之危自然解除。”
孙权却佯作镇定自信,一脸乐观的为诸将打气。
众人的信心稍稍恢复。
朱治则趁势一拱手,慨然道:“我等愿为公子死守柴桑,请公子下令,分派守城部署吧!”
孙权便宣布,将四千柴桑军,加上新招募的江东流亡者,总计约六千兵马,分为五部。
其中四部驻守于柴桑四门,第五部则归自己直接指挥,作为预备队随时驰援四门。
只惜程普贺齐死后,孙权麾下无将可用,矮子里拔高个儿才挑选了三名武将,驻守西北南三门。
到东门之时,却已无将可用。
“东门外是刘备的主营,若敌军来袭,压力必然是最大的。”
“尔等谁有胆量,镇守东门?”
孙权期待的目光,望向剩余几将。
众人默默低下了头来,没人有勇气铤身而出,挑起这重任。
孙权眉头微皱,眼神略有失望。
这时。
一名年轻将官站了出来,慨然道:
“公子,瑾愿率军死守东门,抵挡大耳贼来攻!”
孙权精神一振,目光一扫,认出那人正是不久前来投奔的诸葛瑾。
这诸葛瑾年纪虽轻,却颇有几分将才,当初他在江东时,就看出这是个人才。
最关键的是,诸葛瑾此番来投,还带了三百多私兵。
这三百人孙权见过,皆是壮硕的青壮之士,战斗力应该不会太弱。
“好,由你子瑜去守东门,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