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断定?
当然是因为他的先知先觉。
这世上,还有谁比他更了解刘琦吗?
史书上对刘琦的评价只有三个字:
性慈孝!
说好听点是仁慈孝顺。
说难听点,就是软弱愚孝。
身为嫡长子,被自己弟弟和蔡瑁等人欺负成了孤家寡人,却没有任何反制的手段,只知一味的退让。
到最后,还是在诸葛亮的提醒下,逃离襄阳去江夏任太守。
刘琦病死,蔡瑁等拥立刘琮为荆州牧,甚至拒绝他入城奔丧。
但凡有点血性的人,直接就以蔡瑁伪造刘表遗嘱为名,自立为荆州牧,率军杀往襄阳夺位了。
可这位刘大公子呢,却在襄阳城外哭了一晩上,然后就灰溜溜的回了江夏,继续老老实实做他的江夏太守。
甚至当曹操大军南下,刘琮蔡瑁等不战而降时,他都不敢站出来,振臂一呼,扛起抗曹的大旗。
这么一个弱软之人,他敢在刘表还在世时,就胆儿肥到背叛刘表,投靠老刘?
苏哲是不信。
打死他也不相信刘琦有这个胆。
那么真相就只有一个:
刘琦必是诈降!
当然这些理由,肯定是不能跟老刘讲了。
讲了他估计也不会信。
“刘琦我了解,他绝对没那个胆子反他老子。”
“他的归降必为诈降。”
“主公无需多问,只管信我便是。”
苏哲也不多解释,只拿出谋主的自信,令老刘不信也得信。
老刘心下虽是困惑,但想到苏哲向来是算无遗策,既然断定刘琦是诈降,那就一定没错。
即使这其中理由,是他无法理解也无妨。
只需要记错一句话:
信军师,必能胜!
刘备遂压下狐疑,问道:“那依军师判断,刘琦诈降的用意又是什么?”
苏哲不答,起身来到地图前,凝视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