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扬家中,天已大亮。
陈扬的伤口经过简单的包扎和处理,好在多是些皮外伤,没有什么大碍。
苏凌又给他了两颗随身携带的金疮药,让他服下。
两人这才在房中坐了,沏了壶茶,边喝边谈。
然而谈论的焦点,始终离不开暗影司总司架格库发生的事情还有韩惊戈身上。
“公子。。。。。。韩惊戈他。。。。。。”陈扬有些欲言又止。
苏凌眉头微蹙,缓缓道:“可以确定的是,小泉保仁和那些杀手,定然是韩惊戈引来的,咱们此事做得机密,只。。。。。。
赵昭亲赴北境的旨意一经传出,京中风声鹤唳,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有人揣测皇帝此举是为震慑边军、稳固局势,也有人暗中怀疑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围剿行动。然而,无论外界如何猜测,赵昭已然下定决心。
临行前夜,御书房内烛火摇曳,赵昭独自坐在案前,手中握着一封密信。信纸上的字迹略显潦草,却透露出一个惊人的消息??北境边关某处要塞之中,竟藏有一座“归墟”的秘密据点,而那里的负责人,正是当年失踪已久的东宫旧臣李怀安。
李怀安本应在东宫大火中丧生,但事实上他不仅活着,还成为了“归墟”在朝廷中的重要眼线。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在幕后操控多年,甚至与太傅李承业有密信往来。
赵昭缓缓将信折起,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此去北境,不仅是巡视,更是清算。他必须亲自揭开这些隐藏在历史尘埃中的真相,才能真正掌控江山。
翌日清晨,赵昭率禁军三千人,启程北上。随行者包括苏婉儿、兵部侍郎陈景明,以及数名心腹将领。他们一路疾行,避开大路,专挑山林小径,以防被敌方探子察觉。
半月后,一行人抵达北境重镇雁门关。
此时,边关形势已极为紧张。异族骑兵频繁袭扰边境村落,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边军虽已加强戒备,但由于指挥不一、士气低落,始终未能有效遏制敌人。
赵昭入城之后,并未立即召集将领议事,而是先微服私访,深入民间,亲自查看灾情。他见百姓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中尽是绝望与无助,心中不禁一阵酸楚。
“朕若不能护你等周全,何以为君?”他低声喃喃。
回到城中府衙,赵昭下令整顿军纪,重新任命将领,同时拨款十万两白银用于赈济灾民。他还亲自召见边军主将,命其三日内呈报详细战况,并责令各营严守纪律,违者斩无赦。
这一番雷厉风行的举措,令边军上下震动,士气也为之一振。
与此同时,苏婉儿也在暗中展开调查。她通过一名潜伏多年的密探,终于找到了李怀安的踪迹。此人如今化名“沈远”,以商贾身份掩护,在雁门关外的一座废弃驿站中设立了一个秘密据点。
赵昭得知此事后,当夜便亲率百名精锐禁军,悄悄前往该地。
夜色如墨,寒风凛冽。赵昭身披玄甲,手握长剑,带着众人悄然接近驿站。远远望去,只见屋内灯火通明,隐约传来低语之声。
“陛下,是否强攻?”副将低声请示。
赵昭摆了摆手:“先听。”说罢,他身形一闪,悄无声息地跃上屋顶,透过瓦缝窥视屋内。
屋内坐着两人,一人正是李怀安,另一人则是个身穿黑袍的神秘男子,脸藏于阴影之中,看不清容貌。
只听李怀安沉声道:“太傅大人交代的事,我已经办妥。北境战事已起,只要再拖延几日,朝廷必会陷入混乱。”
黑袍男子冷笑一声:“很好。待赵昭死于乱军之中,我们便可扶植新帝,彻底掌控朝局。”
赵昭闻言,心头一震,随即眼神骤冷。
原来,这一切竟是太傅李承业一手策划。他不仅利用太后残党制造动乱,还勾结异族,企图借战乱之机颠覆皇权。而李怀安,则是他安插在北境的关键棋子。
赵昭不再犹豫,轻轻一跃,破窗而入。
“赵昭!”李怀安猛然抬头,脸色瞬间惨白。
黑袍男子反应极快,转身欲逃,却被赵昭一掌震飞,重重撞在墙上,吐出一口鲜血。
赵昭冷冷地看着他们,声音如冰:“你们以为,朕真的只是来巡视的吗?”
李怀安跪倒在地,连连叩首:“陛下饶命!微臣……微臣也是被迫无奈……”
“住口!”赵昭怒喝,“你背叛朝廷,勾结外敌,罪无可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