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山下院地处夷洲西南,位置偏僻。且地势险要复杂,因此免于被夷洲腹地混乱波及。
尾芷峰上下,有汤知暮和李仇二人主持,开垦灵田、养殖异兽、蕴养白玉等庶务井然有序展开,根本用不着陈沐操心。
他。。。
陈沐盘坐于木屋前长廊之上,指尖轻点地面,一道道法力如细流般渗入泥土,勾连山势地脉。尾芷峰的地灵元气本就稀薄,若不加以引导,即便布下聚星之阵也难有成效。他闭目凝神,心念沉入灰色石门之中,再次确认小周天星斗法禁的进度??**34310000二阶**。比起十余日前仅多出二十四枚真意法符,看似缓慢,实则已是极限。
每一枚法符的凝练,都需将洞天内所见的星辰轨迹、运转规律以神魂摹刻,再借银髓为载体固化成禁纹。此过程极耗心神,稍有差池便会前功尽弃。好在陈沐早已习惯这种枯燥而精密的修行方式,每一次失败都被系统记录,转化为经验积累,反倒让他越挫越稳。
“第二十五枚。”他低声自语,手中银髓再度摊开成幕,法力如针,在其上细细雕琢新的星图。这一次是“天枢”之位,属北斗首星,主杀伐与变动。随着最后一笔落下,金色纹路骤然亮起,整张银幕微微震颤,仿佛感应到了某种遥远的召唤。
嗡??
一声低鸣自空中荡开,随即消失无踪。陈沐睁开眼,嘴角微扬:“有反应了。”
这不是错觉。就在刚才那一瞬,他分明感受到头顶星空有一缕微弱的气息垂落,虽转瞬即逝,却真实存在。这说明,哪怕只是模拟的小周天星斗,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引动外界星辰之力!
“果然可行!”他心头振奋,不再犹豫,接连取出剩余银髓,一口气炼制了整整二十四枚星核圆球。每一颗都对应一颗洞天内的星辰真影,排列顺序严格按照北斗九星与辅曜二十八宿的方位设定。
当最后一颗星核成型时,天色已近黄昏。晚霞染红山峦,水潭泛着金光,远处传来弟子们收功起身的??声。陈沐却不为所动,缓缓起身,走向山顶一块平坦巨岩。
此处地势最高,视野开阔,正是布阵最佳之地。
他将二十四颗星核依次抛向空中,法力牵引之下,它们自动排布成一个巨大的环形阵列,悬浮于头顶三丈高处,如同微型星轨缓缓旋转。随后,他双手结印,口中诵念起从阎魔食神通中剥离出的古老咒言:
>“星河倒挂,斗柄指南;
>一气为引,万辰归元!”
刹那间,二十四颗星核同时亮起,莹白光芒交织成网,向上空延伸而去。夜幕初临,第一颗启明星刚刚浮现,便似被无形之力牵引,一道细若游丝的星光自天而降,精准落入阵心!
紧接着,第二道、第三道……越来越多的星光悄然汇聚,虽不如洞天内那般浩瀚磅礴,但胜在持续不断。陈沐体内玉种随之共鸣,金色道基轻轻震颤,竟开始自主吸纳这些来自苍穹的精纯元气!
“成了!”他心中狂喜,却不敢有丝毫松懈,立刻盘膝而坐,重新开启黄泉葫芦秘法的凝练。
这一次,先天一气的生成速度明显加快。以往需要半日积蓄才能勉强支撑一枚灵宝元符的凝练,如今不过两炷香时间,便已有滚滚气流在经脉中奔涌不息。他抓住时机,心念一动,开始塑造第十枚新符。
灵宝元符,乃黄泉葫芦的根本构造单元,每一枚都蕴含生死转化、幽冥吞纳之妙理。形状如云非云,似雾非雾,边缘流转着淡淡的灰黑色光泽,仿佛能吞噬光线。凝练过程中,稍有法力不均或神意偏移,便会引发连锁崩塌,轻则吐血受伤,重则多年修为毁于一旦。
但此刻,在星力加持下,陈沐的状态前所未有的稳定。
一枚、两枚……五枚!连续五枚灵宝元符顺利成型,并融入黄泉葫芦虚影之中。那葫芦形态愈发清晰,通体漆黑如墨,表面浮现出一圈圈螺旋状纹路,宛如深渊漩涡,静静悬于识海深处。
【黄泉葫芦:93010000七阶】
经验条跳动了一下,虽增幅不大,但意义非凡。这意味着,在星力辅助下,黄泉葫芦的修行效率提升了近三倍!若能维持此状态,原本需数月乃至半年的进度,或许三个月便可完成!
“还不够。”陈沐睁开眼,目光灼灼,“星核数量太少,覆盖范围有限,引下的星光也只是散乱微弱。要想真正形成‘聚星大阵’,至少得凑齐七十二枚星核,布下完整周天星斗格局。”
他低头看向手中残余的银髓??还够炼制四十八枚。问题在于,后续星核所需的法符越来越复杂,尤其是涉及南斗六司、紫微垣诸帝星的部分,不仅记忆模糊,且神魂负荷极大,每日最多只能尝试一枚。
“得想办法提升神魂强度。”他暗忖。
正思索间,忽觉身后有人靠近。回头一看,竟是李仇,手中提着一只竹篮,神色拘谨。
“陈前辈。”李仇躬身行礼,“这是今早刚采的黄芽米,还有几株青露草,都是本地特产,略表心意。”
陈沐点头接过,淡淡道:“不必如此客气。你们愿留在此地修行,已是对我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