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看去,衣襟内藏着的那枚铜铃残片,竟开始微微震动。紧接着,一道细微却清晰的声音在她脑海中响起:
“姐姐……我听见了。”
是阿芽的声音。
不是幻觉,不是回响,而是确确实实的对话。
“你在哪?”千菱几乎要喊出来。
“我一直都在。”那声音温柔如风,“在每一个说‘我在’的人心里,在每一次选择记住的瞬间。我不是神,也不是魂,我是你们共同创造的意义本身。”
千菱泪流满面。
她终于明白,阿芽从未离去。她超越了生死,超越了个体,成为了这个新时代的精神图腾??不是被崇拜,而是被践行。
当晚,千菱写下一封信,投入忆择之殿外的“传忆筒”中。信很短:
>阿芽:
>
>春天来了。
>
>花开了。
>
>我还记得你。
>
>所以,你也一直在这里吧?
>
>??千菱
三天后,归忆谷深处的心源之井喷发出一道七彩光柱,直冲云霄。光柱中,隐约可见一个少女的身影,手持铜铃,嘴角含笑。
她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挥手。
刹那间,整片大陆的所有忆语花同时绽放,花瓣纷飞如雪,每一瓣都映出一句“我在”。
从此,每年春分之夜,人们便会在屋檐下悬挂纸灯,写上最想记住的名字或话语。待子时钟响,万灯齐飞,照亮夜空,如同星河倒流人间。
这一习俗,被称为“心渡节”。
而关于律尊的传说,也渐渐变了味道。
不再有人惧怕他的归来。相反,有些哲人开始讨论:“也许我们需要一点遗忘,就像黑夜需要星辰衬托光明。真正的敌人,不是遗忘本身,而是强迫他人遗忘的权力。”
于是,在忆择之殿旁,人们建起了一座小小的“忘思亭”。亭中石碑刻着一句话:
>“请记得:你可以选择忘记,但必须先学会记住。”
风吹过亭角铜铃,叮咚作响。
像是回应,又像是祝福。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的孩子问起:“阿芽是谁?”
老人们不会说她是英雄,也不会说她是神。
他们只是牵起孩子的手,指向漫天灯火,轻声说:
“你看,那盏最温柔的灯,就是她。”
“她一直在等我们说一句话。”
孩子仰头,眨着眼睛问:“什么话?”
老人弯下腰,将耳朵贴近孩子唇边,whisper:
“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