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大朝会,齐开阳陪同上朝。
宋国大雨连绵,即使雨势稍停数个时辰,天空依然阴沉沉的,不见半点阳光。
厚重的云层压在头顶,也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七日才有一个朝会,诸事繁多,朝臣们奏章不断,争论不休。只过了半个时辰,皇帝已大为不耐,一反常态地频频出言打断。
齐开阳大为不满,阴素凝主理政事已久,皇帝此番作为,居然让他升起【越俎代庖】之感。
可听得片刻,皇帝虽荒废经年,对朝中诸多形势不甚了了。
这么临时插手,还不甚耐烦,处理得体的事宜居然超了半数。
齐开阳不由收起小觑之心,暗思若皇帝能幡然悔悟,为时未晚。
再看原本暮气沉沉般的朝堂,今日居然有些群情汹涌。
朝臣们似被皇帝重新问政点燃了希望与热情,高谈阔论,远比阴素凝主政之时热烈了数倍之多。
就连自家兄弟卓亦常,今日的振奋踊跃,都不是在延宁宫中时可以比拟的。
齐开阳当然偏心阴素凝,可见此情此景,忽然领悟了许多。
翻开历史,多少事情都讲究师出有名,名正言顺。
阴素凝的才德再怎么得到认可,皇后就是皇后。
除非皇帝昏庸到底,国之将亡,皇后仍难以匹敌皇帝的号召力。
齐开阳又想起初离山时,南樛木站在义与身份之位上,自己就被动到了极点。
一时间少年若有所思……
又过半个时辰,皇帝的耐心终于耗尽,不待还有诸多要事商议,下旨退朝,群臣面面相觑。
皇帝难得又将心思放在政事上,可这点心思堪称【转瞬即逝】,群臣们的失望之色溢于言表。
卓亦常血气方刚,见状立欲犯颜直谏,却见柯太师出班。
“陛下,为帝当心有政事,勤思进取。勤政为民,人心所向。众志成城,勤政无疆。常言道: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勤政不辍,万民所归……”柯太师洋洋洒洒,说了有近半炷香时分。
莫说皇帝,光是念这些经文古籍而不以讲解,连群臣们都听得昏昏欲睡,别说心不在焉的皇帝。
皇帝忍了半炷香时分,又挥手打断道:“罢了,朕今日乏了,请皇后代朕理事。国师随朕来!”
皇帝言罢,不由分说地起身,群臣只得恭送。阴素凝奉旨从珠帘后现身,坐在龙椅之侧,又行理政。
比起往日,阴素凝拘谨许多,齐开阳想了想明白过来。
皇帝今日虽下了旨意,可长久以来重掌政事,她更需谨慎,以免落个与皇帝争夺权势的名头。
阴素凝不好下决断,多由群臣们充分商议过后定下,这回朝会直到近傍晚才散。
其间阴素凝吩咐御厨备下饮食,倒在大殿里开个场宴席。
“还道他浪子回头,想起自己是个关乎天下百姓的皇帝,没想到空欢喜一场。”回延宁宫路上,齐开阳鄙薄着低声道:“今天受累啦。”
“又有进步嘛,居然看得出来。”阴素凝颇见赞许,看着齐开阳的目光放着异光,显是芳心可可。至于变好还是没变好,只字不提。
“人情世故,总要多学习些嘛。”阴素凝钟情自己,齐开阳心中亦觉甜蜜。
看看将至延宁宫,阴素凝面色一变,齐开阳更是眉头结起,两人一齐抬头。
时近黑夜,山尖上明月刚露出半脸,几颗小星在空中闪烁着黯淡的光芒。
天边忽然出现一星疾飞,远观若小指头大小,飞行甚速,拖着只长若扫帚的尾巴。
两人松了口气,见洛芸茵开了延宁宫门,齐开阳示意无事,正要返回宫中。
扫帚星虽不祥,只对凡人而言。在修道人眼中,扫帚星之弱几可忽略不计。
洛芸茵则感不妥,翻掌从法囊中取出碎玉璇玑,宝剑震颤着发出微弱的嗡嗡剑鸣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