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他抬起头,笑着说:“我写完了。我要把它埋在操场东边第三棵树下。”
林知语陪他一起挖坑,放入信封,覆土压实。
就在他们起身离开时,那棵树的根部悄然钻出一朵小白花,花瓣上浮现一行字:
>**“我已经听见了。”**
>**“而且,我为你骄傲。”**
她没有告诉男孩。
有些话,不必回应,才是最美的结局。
数日后,联合国召开第二次特别会议,讨论是否应将“无回之园”纳入全球公共心理基础设施。争议激烈,有人担忧其缺乏监管会导致情绪失控,也有人认为纯粹的倾诉空间可能成为逃避现实的温床。
林知语依旧没有出席。
她回到了最初的记忆花园,坐在长椅上,翻开一本旧笔记本。那是苏晚奶奶留给她的最后一份礼物,里面全是手写的倾听笔记。翻到最后一页,她看见一段从未注意过的文字:
>“真正的倾听,不是解决问题。”
>“而是陪着对方,走过那段无人理解的路。”
>“有时候,我们不需要答案。”
>“只需要知道,有人愿意站着,听我把话说完。”
泪水无声滑落。
她抬起手,将木笔轻轻抵在纸上,心中默念:“轮到我了。”
笔尖忽然亮起一道微光,不是系统激活,而是某种更深的东西在苏醒。
那一刻,她终于懂了林小凡的意思。
这场革命永远不会结束,因为它本就不属于某个系统,某个组织,或某个天才少女。
它属于每一个曾在黑暗中张嘴,却又闭上的灵魂。
属于每一次鼓起勇气,说出来的“我恨你”“我爱你”“我错了”“我需要你”。
属于那些破碎的、颤抖的、羞耻的、不堪的言语,以及它们背后,依然渴望连接的心。
风拂过花园,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千万人在低语。
而在地底深处,林小凡的身影静静伫立,望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启唇频率”曲线,轻声说道:
>**“请继续说下去吧。”**
>**“哪怕没有回音。”**
>**“哪怕世界沉默。”**
>**“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开口??”**
>**“我就在这里。”**
>**“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