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国带着团队来了。
他们在沙丘间架起可折叠太阳能板阵列,用废弃油桶改造成储水罐,结合AI预测牧草生长周期,打造出一套“移动式智慧牧站”。整套系统无需外部供电,可通过骆驼驮运转移。
临别时,苏德拉着他的手说:“谢谢你没有把我当成笑话。很多人觉得牧民不需要科技,可我们只是住得远,不是笨。”
赵振国摇头:“是你教会了我,什么叫真正的坚韧。”
回程飞机上,周野翻看手机新闻,突然咦了一声。
“怎么了?”赵振国问。
“你看这个。”周野把屏幕递过去。
是一条国际科技媒体报道截图:**德国AgroNova公司宣布退出亚洲市场,关闭中国代表处,理由为‘战略调整’**。
赵振国盯着那行字,久久未语。
终于,他嘴角微微扬起,低声说道:“不是战略调整,是败退。”
窗外云海翻腾,阳光穿透层层雾霭,洒下万道金光。
回到青山村已是深夜。王秀兰还在等他,桌上温着一碗小米粥。
“累了吧?”她轻轻接过外套。
“不累。”他握住她的手,“反而觉得,这才刚开始。”
翌日清晨,全村中小学生齐聚礼堂,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
赵振国作为特邀嘉宾登台讲话。没有PPT,没有讲稿,只有几句朴素的话:
“三十年前,我是个连饭都吃不饱的知青。二十年前,我想的是怎么让一家人活下去。十年前,我在想能不能改变这个村子。现在,我在想,能不能让更多像你们一样的孩子,不再因为出身就被剥夺选择的权利。”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的脸庞。
“我不指望你们都成为科学家。但我希望,你们永远保有提问的勇气,动手的能力,和守护正义的决心。这个世界不会自动变好,但它一定会被某些人一点点改变得更好。”
掌声如潮。
典礼结束后,一个小女孩跑过来,递给他一幅画。画上是一座漂浮在云端的学校,四周环绕着太阳能板、无人机和奔跑的孩子。角落里歪歪扭扭写着一行字:**“长大后,我要建一所会飞的乡村小学。”**
赵振国看着画,眼底泛起温柔的光。
他小心翼翼地将画折好,放进胸前口袋。
那天傍晚,他又一次牵着妻女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夕阳洒在田野上,映出三人长长的影子。
小丫忽然说:“爸,我觉得我已经知道怎么登上火星了。”
“哦?”他笑着问,“怎么说?”
“我们先在地球上,种出一千个青山村。”她仰起头,眼睛亮晶晶的,“然后,总有一天,会有人从这里面走出去,带着我们的技术,去种下第一株火星水稻。”
赵振国停下脚步,蹲下身,紧紧抱住她。
王秀兰站在一旁,笑着擦了擦眼角。
远处,光伏板静静吸收最后一缕阳光;教室里,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广播站播放着学生们自编的科普节目。
这条奔涌的河流,仍在向前。
他们依旧在种树??种下的不只是树木,更是信念、希望与不可篡改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