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谁串联的,是谁在背后搞鬼?”
郭英拱了拱手,神情严肃,沉声道:
“陛下,是从兵部开始,
兵部主事齐德希望朝廷将钱财在关中,不应该在辽东。
而尚书沈溍则直言,
在大明哪里修,都不能在关中修。
此事传出去后,一众大人这才反应过来,纷纷上疏反悔。”
“反悔?简直荒谬!分明是有人带头,一拥而上!”
朱元璋一脚就将御案踹到了一边,破口大骂:
“这个沈溍,亏他还是十八年的进士,亏他去还是天子门生!
脑子都长到脚后跟去了,蠢,真是蠢!”
武定侯郭英没有说话,眼中若有所思。
但朱元璋并没有放过他的意思,目光冷冽般地直直刺了过去:
“郭英,你说有这种想法的大臣,在朝中多不多?”
武定侯郭英面露苦笑,没有任何隐瞒地实话实说:
“陛下,六部诸多堂官以及各部主事都已经呈上奏折,
若这还不算是多的话,臣也不知如何才算多?”
朱元璋暴怒的脸孔忽然变得平静,安静得让人害怕。
他从上首走了下来,来到了郭英身旁,上下打量着他:
“你再说说,这等人在军中多不多?”
郭英嘴唇微抿,沉声道:
“陛下,应天的荣华富贵,让不知多少人留恋,
虽然文武有别,但文武都是人,
既然文臣希望留在应天京畿,那武官自然也有不少,只是没有明说罢了。”
“好,咱就知道你实诚,
只要在这应天城当上了官,谁都不想去北方!
你呢?你想不想去关中?”
郭英苦笑一声,轻轻叹了口气:
“上位,若说想去,那未免太过自欺欺人了,
臣年纪大了,在这温润之地骨头都疼,更何况是在北方。
但臣明白事理,国都不能定在南方,
这里商贸繁盛,文华荟聚,烟柳巷不知多少,
偏偏,不适合做国都。
臣最近听闻,就连翰林院、国子监的诸多学子散了课都不去做学问,
而是到秦淮河天酒地,攀比之风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