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3章
她问的,是秋猎后世家们的动向。
林臻闻声放下朱笔,起身走到榻边,很自然地坐下,将她微凉的脚纳入怀中,用自己手掌的温度温暖着。他的动作熟练而自然,仿佛做过千百遍。
“回嫣儿,”他一边为她暖脚,一边沉声道,“表面上看,王家、崔家等沉寂了许多,子弟闭门读书,官员谨言慎行。但暗地里,动作不小。”
“哦?”慕容嫣饶有兴致地挑了挑眉,?将身子往他这边靠了靠,?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其一,经济上。”林臻道,“他们似乎放弃了在京城与嫣儿硬碰硬,转而将大量资金转移至江南、岭南等远离中枢的富庶之地,大肆收购土地、矿山,控制漕运节点,试图构建独立于朝廷掌控之外的经济体系。手法更为隐蔽,通过无数白手套和错综复杂的商号进行,很难抓到直接把柄。”
“其二,文化上。”林臻继续,“他们并未停止舆论攻势,只是方式变了。不再散布流言,而是资助寒门士子中那些有才学却不得志者,或修书立传,subtly贬损新政;或结社讲学,宣扬‘礼法自然’‘无为而治’,暗讽嫣儿‘有为’之政扰民;更甚者,开始编纂地方志、族谱,极力美化世家历史,强调其‘诗礼传家’‘国之柱石’的地位,为未来可能的‘拨乱反正’造势。”
“其三,仕途上。”林臻眉头微蹙,“他们让家族中一些名声较好、能力尚可的子弟,主动申请调往边远或事务繁杂的州县任职,美其名曰‘历练’‘为君分忧’,实则是在积累基层政绩和人脉,试图走‘曲线救国’的路子。同时,对家族中在朝为官者,严格要求其‘勤勉王事’,甚至主动揭发一些无关痛痒的小问题,以营造‘克己奉公’的形象,麻痹我们。”
林臻的汇报清晰而全面,将世家“韬光养晦、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新策略剖析得淋漓尽致。这不再是鲁莽的反扑,而是更具耐心和远见的长期对抗。
慕容嫣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甚至嘴角还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玩味的笑意。她任由林臻握着自己的脚,?指尖戴着墨玉扳指,?在他掌心轻轻划着圈。
“转移资产,修书立传,下放历练。”她轻声重复着,?仿佛在品味对手的新招数。“总算是学了点乖知道硬碰硬不行了。”
她的语气带着一丝居高临下的点评意味。
“嫣儿,我们是否要采取措施遏制?比如加强对江南财税的监管,或者对那些含沙射影的书籍进行查禁?”林臻问道,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慕容嫣却摇了摇头,?反手握住他的手,?指尖微凉。“不急。”
她的声音慵懒,?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他们想玩长期的朕就陪他们玩。”
她的目光投向窗外纷飞的落叶,?眼神深邃?:“查禁书籍,只会显得朕心胸狭窄,正中他们下怀。加强监管是必要的,但不必大张旗鼓,打草惊蛇。让暗卫和户部的人,慢慢摸清他们的资金流向和产业网络即可。”
“至于那些下放历练的”慕容嫣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让他们去。边远州县,岂是那么好待的?民生多艰,匪患丛生正好替朕筛筛沙子。是金子,自然会发光,朕不吝赏赐。是蠢材那就死在任上好了也省得朕动手。”
她的态度,充满了猫捉老鼠般的从容与冷酷。
她不怕世家蛰伏,反而要利用这个机会,借刀杀人,优胜劣汰。
“那文化上的攻势。。。。。。”林臻还是有些担忧。
慕容嫣转过头,?看着他,?凤眸中闪过一丝智慧的光芒?:“文化之争岂是禁出来的?他们修书,朕就不能修吗?传旨翰林院,编纂《圣徽大典》,集古今之成,扬新政之利!他们结社讲学,朕就开‘经筵’,亲自与天下士子辩经论道!用堂堂正正之师,击溃那些鬼蜮伎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