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是,两岸圩堤修建已经十年有余,还是第一次正式抵抗洪水。
土筑堤坝是否经得住这么大的水压调戏,谁也不敢打包票。
再者,上游的曾家桥水库水位现在也已经到了最高点,水库的排洪口就处在潮水河边上。
一旦水库库容到了临界值,那么开闸泄洪便是势在必行。
因为水库决堤的后果,远比圩堤漫水要严重得多,也更危险得多。
这其中的差别,就好比是一个气球充气过度原地爆炸,以及气球拉成长条两端漏气,进气多出气少,慢慢的也越来越膨胀面临炸开危险。
那威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曾家桥水库前两天才刚发生过管涌险情,谁也不敢保证,它不会在洪峰过境时凑个热闹,来一波落井下石!
退一万步讲。
圩堤、水库都安全,也架不住上游其他区域不发生什么意外情况。
城镇有区域划分,水流却是四通八达。
如今潮水河水位暴涨,正是因为上游突发地震加山洪爆发,必须要进行泄洪。而即便泄洪可能引发下游城市和村镇的洪水险情,却也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这不是一个容易做的决定。
就好比经典的火车轨道难题,原路走撞死五个,改道撞死一个,控制杆在你手里,你是否选择改道?
这题看似很难,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每个选择都可以找到对应的理论支撑。
那是因为,五个和一个,都是定量的。
而放到现实环境中,没有什么是确定的,唯一确定的就是什么都无法确定。
就拿泄洪这件事来说。
不管是泄,还是不泄,所造成的后果都无法估量。
泄洪,可以缓解牛山镇的山洪危机,尽可能地减少当地受灾群众的伤亡。
可洪水侵袭而下,是否会在下游引发更大的险情?
没人知道。
因为意外永远不可预测。
这不是五个对一个的难题,而是未知对未知的难题。
当局者也只能结合当前局面,做出当下的最优解。
而身处下游乡镇,作为属地负责人之一。
林骁也只能二十四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冲到一线、抢险救灾。
因为他知道。
眼下貌似局面平稳,但其实危机四伏,根本不敢掉以轻心。
说来说去还是那四个字:听天由命!
好在,林骁用了两个小时,把自己包保村庄长达5公里的圩堤来回巡察了两遍。
一切平稳。
既没有出现土石松动迹象,也没有发生漫堤风险。
结合上次的涵洞闸门被村民顺走的情况。
林骁特意安排各村发动村民,将防洪沙袋挑运到圩堤上,在每个涵洞及薄弱点位都摞上几十袋,确保险情发生时能第一时间处置。
之所以要发动村民,是因为连日暴雨,田埂上本可以行车的土路早已坑坑洼洼、泥泞不堪,什么车都开不进来。
所以只能发动村民,挑着担子运送沙袋。
这时候就显现出了人多力量大的优势。
村民们十分理解配合,几乎男女老少齐上阵,将村里储备的沙袋一担一担挑到圩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