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红楼]吾皇黛玉 > 160170(第26页)

160170(第26页)

想来就是用凹磨盘和凹磨石,为他研磨眼镜片了。看来女王对他期望重大,不允许他失败。

再看那被捏碎的镜片,离柳心中一片惋惜,若是能早一点发现这个秘密,他的原则是可以为女王而放弃的。

那可是女王亲自为他打造的眼镜。

黛玉深吸了一口气,颔首道:“那就祝先生好运了。”

说罢就转身离去,走到书房门口,又顿住了脚步,微微侧脸。

“再提醒你一下,花月楼是为你而建的,朕不希望你输。”

“输赢自有天定,离柳尽力而为吧。”离柳幽幽地说一句,嘴角下撇,以示自己毫无把握。

自有天定、尽力而为。

黛玉品度了一下这两个敷衍的成语,不禁蹙起眉头,叩紧牙关,一张明艳的脸渐渐因恼意,而变得嫣红……

惊鸿一瞥之下,离柳的眸中流露出气定神闲的怡悦。

有时候办事太过十拿九稳,会让女王习惯了他的可靠性,这样容易被忽视,因此并不太好。

其实他也怀揣着一点小心思,有意让女王为自己担心一下。

一个身心健康、有爱美之心的青年男子,面对天姿国色的女王,如何能忽视花月楼,本身所赋予的含义。

纸牌是游戏,但感情不是。既然女王希望他赢,顺势成为她名正言顺的情郎,也未为不可。

只要奖赏够大,将一手烂牌打成王炸的本事,他也是有的。

自从宝钗撞上了冯紫英,总算得到了片瓦遮身,两餐饱饭。

她自称是被拐子赎买带到了北地,九死一生才逃出命来。

既然宝玉并未将宝钗休弃,冯紫英身为宝玉的好友,自然也不能不对弟媳照拂一二。去信给金陵的贾瑛,只等他来,将妻子接走。

冯紫英前两年因北静王谋逆之事,仕途不畅,很是落魄了一阵子,因而老大未曾婚配。

在最艰难的日子,甚至还受过锦香院妓女云儿的接济。

后来冯家翻身后,颇讲义气的冯紫英,也不忘云儿雪中送炭之情,为云儿赎了身,纳作侍妾。

云儿也是运气好,过门之后就给冯紫英生了一对儿双生子,而今还养在京中冯母膝下。

冯紫英此番镇守归化城,云儿也随军来了。宝钗住在归化城行辕的日子,就多与云儿相伴。

自从云儿脱离了烟花囚牢,住了箫管弦索,不必过倚门卖笑的日子。活泼开朗的天性渐渐释放出来。

宝钗就撺掇她,两人一起学骑马,并悄悄打探鄂毕城的事,伺机往边境溜达。

远在金陵的宝玉,收到了冯紫英的来信,得知宝钗人在归化城,要他北上来接。宝玉犹豫了许久,不敢回信。

一个月过去了,见贾家还未有音讯传来,宝钗也只是冷笑了一声,继续暗中积蓄钱粮,准备穿越北疆。

她终于醒悟过来,男人是靠不住的。等她有了兵马权力,能像黛玉一样占地为王,足以乱世立身,还稀罕什么一穷二白的宝玉、宝金、宝皇帝。

春末之时,风霾大作,北方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整个归化城,几乎都被无边无际的黄沙所覆盖,漫天灰雨如谷籽,纷纷不绝。

趁着扬沙降尘,遮天蔽日之际。中原守军闭辕不出,鞑靼人再一次带领大军攻破关隘,突袭中原。

一时间归化城被蛮残疯狂掠夺,鞑靼的铁蹄横扫北境,整个归化城惨遭岱钦的大军荼毒,烧杀抢掠无所不为。

冯紫英反应不及,匆忙应战,屡次不敌,又被贪生怕死的部下强拖回城中,不予抵抗。

反正鞑靼人如劫匪一般,抢了粮食女人就走,并不会侵占中原地盘。

所以北地边将守军根本没有作战的准备,只要鞑靼袭边,他们就一股脑儿地全部躲入城辕,放任鞑靼在边陲之地肆意侵扰,等他们满载而去,再出来收拾下残局罢了。

宝钗觉得时机成熟,趁狂风大作的时候,推倒了云儿的梳妆台,卷走她的金银细软,携带佩剑和十日口粮,骑上冯紫英的战马,顶着风沙向鄂毕城进发。

近半月,中原朝廷都没有接到前方主帅冯唐父子的消息,鞑靼骑兵已逼近雁门关,举朝上下颇为震动。

以林海为首的阁臣及武将,极力向宣隆帝举荐太子为征虏大将军,再次为中原击溃鞑靼,肃清边患。

但是宣隆帝并未表态,反而是东平王弹劾太子治下的神机营,纲纪废弛,人心涣散。

工匠接连走失,图纸外流。并且边将调取武器之时,守备神机营的校尉,还趁机敲诈勒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