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能回去,请替我告诉她……圣诞夜别关灯。我会回来。”
陈默浑身一震。
他的生日是12月24日。
母亲去世的那天,正是圣诞夜。
而她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别怕黑,光会来找你。”
“这不是巧合。”林婉声音发抖,“我们比对了所有CM系列受试者的脑波图谱,发现你的意识频率与这段日志高度重合??高达98。7%。换句话说,三十年前进入共感舱的那个人……很可能就是你。”
“可那时我才五岁!”陈默难以置信,“而且母亲从未提过我参与过任何实验!”
“因为你根本没‘参与’。”林婉摇头,“你是被‘投放’进去的。根据安有恙的手稿残页记载,第一代共感网络失败后,他们尝试过‘逆向植入’??将未来某个时刻觉醒的意识,送回过去的关键节点,以修正情感断裂链。这个过程被称为‘灵魂借道’。”
她顿了顿,目光直视陈默:“而唯一能完成这种跃迁的载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拥有‘钥匙印记’,二是曾在至暗时刻选择相信某人会归来。”
陈默怔住。
他想起火灾那晚,浓烟弥漫,母亲将他推出房门,自己折返去拿东西。他在门外哭喊着等她出来,哪怕所有人都说她已经死了,他还是固执地守在门口,直到天亮。
“我一直相信她会回来。”他低声说。
“所以你成了第一个成功穿越意识的人。”林婉说,“你在1994年进入了共感舱,留下了那段语音。而真正的‘LY-13’,不是别人,正是你??‘守门人?终章’。你不是现在才觉醒,而是三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这场旅程。”
屋外雷声滚过,乌云翻涌,极光忽明忽暗,仿佛宇宙也在为这一刻震颤。
陈默缓缓抬起手,摸了摸额头上的疤痕。它又开始发烫,像有一股电流在皮下奔腾。耳边,《月光奏鸣曲》再度响起,但这一次,旋律变了??不再是贝多芬的原版,而是一首从未听过的变调,温柔、坚定,带着某种召唤意味。
“我需要回去。”他突然说。
“回哪里?”贝斯问。
“回北极考察站。”陈默站起身,“那里还有另一台共感舱,是我三年前偷偷修复的。我一直以为它是备用方案,但现在看来……它才是真正的‘门’。”
林婉立刻反对:“不行!强行进行意识跃迁风险极高,稍有偏差就会导致人格崩解!而且现在全球共感网络还不稳定,你需要留在地面协调各方资源!”
“正因为不稳定,我才必须去。”陈默看着她,“你们说信号会衰减,是因为人们开始遗忘。可记忆的本质是什么?是爱的延续。如果没有人愿意再相信‘归来’这件事,那么方舟终将沉寂。”
他望向窗外的大海,“昭华忘了父亲,但她每天仍对着大海说早安。这不是习惯,是信任。我要做的,就是让这份信任变成一种规律??让每一次告别都不再是终点,而是等待的起点。”
贝斯沉默良久,终于开口:“你要怎么回来?”
“我不知道。”陈默笑了笑,“但我知道,总会有人等我。”
七十二小时后,北极圈内暴风雪肆虐。一座隐蔽的地下设施中,灯光幽蓝闪烁。陈默躺在冰冷的共感舱内,全身连接着数十条生物导线,头顶悬浮着一面微型全息钟盘,正缓缓旋转,显示时间为:**1994年12月24日01:58**。
舱外,林婉和贝斯并肩而立,注视着监控屏上剧烈波动的脑电图。
“他已经开始逆向同步。”林婉声音颤抖,“量子纠缠强度突破安全阈值……天啊,整个北极观测网都检测到了空间褶皱现象!”
贝斯紧紧攥着手中的怀表,低声呢喃:“陈默,这一次,换我来等你。”
就在整点即将来临之际,舱内突然传出一声清晰的吟唱??
是《月光奏鸣曲》的变调旋律,由无数童声合唱而成,温柔地包裹住整个空间。紧接着,钟盘指针猛然停滞,随后逆向飞旋!
一道银蓝色光柱从舱顶冲天而起,穿透冰层,直射苍穹。与此同时,全球各地的人们几乎在同一刻抬头??天空中的极光骤然凝聚,化作一幅巨大星图,赫然是三十年前“初光”画中海岸神殿的轮廓!
而在南太平洋海底,早已沉入沙底的晶体忽然微微震动,释放出一圈涟漪般的能量波。昭华正在海边玩耍,忽然停下脚步,仰头望天。
“妈妈,我又听见钟声了。”她轻声说,“这次……好像是在叫我名字。”
贝斯心头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