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稿日期到,林舒娘看了大家写的争执戏,有写贤妻不堪重负孤身一人逃出家,前往幽州的,未料婆家蛮横,带人追捕,这位可怜的小娘子只能祈求村民帮忙掩藏。
如果村民帮忙,等追人的队伍轰隆隆如雷般的大嗓门,在人多的地方高声放狠话,引得周围人注意,她们没找到人,从村里追出去,这个逃跑的娘子就出来感激村民,并讲述原因。
倘若村民不帮忙,正合她们之意,上演一出抓逃妻的戏码,追人队伍气焰嚣张,挥舞鞭子吓唬人,这逃跑的娘子就英勇站出来讲述幽州多么多么好,宁死也不回去。
纠缠半天,最后查看周边围观百姓的反应,顺势选择大众喜闻乐见的大团圆结局,婆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幡然悔悟,婆媳重修旧好,共同前往幽州。
若百姓愤怒情绪浓重,则不和解,闹完带人离开,多种结局皆有,就看围观百姓是什么态度,大家随机应变。
不然可能会出现百姓误以为真,冲上去解救可怜媳妇,跟她们动起手,引起误会就不好了。
另外也有写姐妹反目成仇,或亲人因得罪有权有势的人家,尽数亡故,自己没有办法,只得前往幽州寻求庇护,并期望在那里站稳脚跟,日后杀回来,为亲人报仇雪恨。
不论内容如何变换,形势上都是一方逃跑,另一方追捕,前者弱势可怜,后者则嚣张跋扈,蛮横无理,拉满百姓的厌恶情绪。
林舒娘将大家的戏本子出来,尽量修改对话至普通朴素模样,减轻做戏成分,有些地方太明显,根本不像普通百姓日常生活里会说的话。
改完戏本子,各自角色和台词也清楚,林舒娘请大家共同传阅,选取最好的三个本子,作为首先试验戏本,而后检查是否有所遗漏和需要再次斟酌修改的地方。
等大家都觉得没问题,林舒娘决定在江州附近试验,她们领取各自想演的角色,背台词,秘密在院子里排练一番,过段时间就出去表演。
林舒娘背词很顺溜,她选择婆媳矛盾小媳妇戏本,其他人选出一个恶毒婆母做追捕队伍的首领,三姑六姨紧随其后。
起初扮演时,大家都放不开,说话没有气势,看着身边好友的脸,纷纷忍不住笑出声,面对面,有些尴尬。
待排练的次数一多,众人就麻木了,说词练成本能反应,睡觉说的梦话都是台词。
大家排练熟练,林舒娘带领众人去往附近的献县试验成果。
第一波人乔装改扮,上门讨水喝,在百姓问话时,她们呆愣一下,捧着碗,眼光闪烁,有些回避道:“我们去幽州……投亲的,对,是去幽州投亲的!”
老妪本来只是随口一问,忽见她们反应变得奇怪,不禁心里嘀咕两句,投去疑惑的目光。
而讨水的这些女子将是生怕她追问,喝完水,归还碗,感谢几句,忙不迭背着包袱跑开。
老妪看得更加迷惑,拿着碗回屋,跟儿媳说:“方才过来几个怪人讨水喝,问她们,她们竟是往幽州投亲去。”
儿媳惊诧道:“幽州?不是叫北狄人占去好多年,那边哪来的亲人?”
“我也是奇怪啊,幽州哪里有梁国人,而且几个女子上路,也不怕遇到匪盗,我问她们去何处,她们支支吾吾半天,起先还不想说哩。”老妪转身放碗,对那几个女子的话表示存疑。
儿媳想起之前大家广泛议论过的事情,说道:“听闻忠义军元帅徐茂打败北狄,拿回幽州,难道她们是去投奔忠义军的?”
好像只有这个可能,但她们不顾危险,也要北上幽州,不知何种条件,能引她们甘冒风险至此。
不管怎样,反正跟她们没关系,老妪摇摇头,收拾碗筷,将这件事抛诸脑后。
前段戏完成,林舒娘穿上灰扑扑、打满补丁的衣服,蓬头垢面,扮成一副在路途上奔波许久模样,精神不济,额头冒虚汗。
林舒娘慌慌张张地跑进村子,叩响挨家挨户的门扉,停在送水的那个老妪家门前,急切敲门。
吱呀一声,老妪开门,“谁啊?”
见到林舒娘这副惨状,她眼里飞快闪过讶异,老妪放轻声音,问道:“娘子,你有什么事?”
林舒娘满脸哀求,扑通跪倒在她脚边,恳求道:“阿婆,求求你,救我,让我进去躲避一下追捕我的人吧,不然我真的会死的。”
说完,她紧忙回头看,浑身发抖,非常害怕后面追上来人,着急忙慌地给老妪磕一个头。
老妪第一次遇见这样的情况,手足无措愣在原地,她抓住门扉,警惕道:“娘子,你遇见什么事,别人为什么要抓你?”
她怕遇到逃奴,如若包庇,被查出来,自己也没有好果子吃,老妪只能问清楚对方状况,没有轻易放她进门。
林舒娘眼睛水汪汪,她看出对方面容下的犹疑,快声道:“阿婆,我不是逃奴,也没有犯事,追捕我的是我阿家,只因我家郎君爱同男人厮混,整日不着家,她便将怒气发泄到我身上,我实在承受不住,无奈逃出,准备前去幽州期寻徐元帅庇护,阿婆请救我这一次,来生做牛做马,报答您的恩情!”
老妪听到“幽州”两个字,心中惊疑,又是幽州,然而远处传来杂乱的脚步声,其中夹杂不少恶声恶气的询问声:“有没有看到一个穿着褐衣的年轻妇人跑过去?”
明显,正是追捕眼前这个小娘子的人。
“娘子,你还是去别家躲躲吧,我家都是寡妇,不好惹事。”老妪于心不忍地别过脸,让她赶紧离开这里,别叫那些追上。
林舒娘恋恋不舍地望着老妪,起身跑向下一家,然而她才没走几步,追捕队伍就已经过来,走在领首老妇人身边的年轻女子眼尖,瞬间抓到林舒娘的背影,激动大叫:“阿母,她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