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三国]穿越后成为明君预备役 > 7080(第15页)

7080(第15页)

戏焕:……

其他几人:……

王允能把持朝政是因为京城被董卓祸害过后有野心有志气的全都跑了,留在京城的都不愿意和他争,这才显得他只手遮天。

要是把董卓主政时逃离京城的那些人再弄回去,京城会乱成什么样子不好说,但是把持朝政的绝对不可能是他王允。

早年的王允秉公为官忠贞不屈,的确是天下难得的贤臣,现在的王司徒自持功高反复无常,在朝堂上的威望远不如从前。

比起受欺负,他们更愿意相信他们小将军特意进京是为了欺负人。

钟繇等人刚来的时候的确担心过他们小将军年纪小什么都不懂容易被糊弄,不过在颍川待了一段时间后就不这么想了,年纪小有年纪小的优势,折腾起人来能让他们这些年纪大的完全摸不着头脑。

几个人想着颍川有他们在只要别四面八方同时来敌就出不了乱子,对他们小将军去京城的想法都没什么意见。

他们就一个问题,“将军去京城要带上温侯吗?”

上门挑衅必须得做好万全的准备,万一不小心把人惹急了造成武力冲突也得能跑掉才行。

毕竟双拳难敌四手,虽然小将军自个儿也挺能打,但是带上恶名远扬的吕奉先更有威慑力。

所以,带吗?

荀晔:……

他真的不是去找茬。

“带。”

好吧好吧,他承认他其实有点那个意思,但是找茬是顺便,主要目的还是找天子和杨太傅聊天。

还有就是,带上几张曲辕犁去讨个功劳。

荀小将军做正身子,郑重其事的将他的完整打算说给在场各位听。

他是正经人,正经的不能再正经的那种,不能才认识没多久就对他有偏见。

“诸位,我这次进京要带上工匠新造出来的曲辕犁。”

战乱从来不是造成人口锐减的最大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天灾带来的饥荒和瘟疫。

他能拥有外挂、或者说、他能来到这个世界的原因就是乱世伤亡太大,水旱蝗疫这些天灾他管不了,高产粮种他也搞不出来,但是推广改良农具也能稍微减少一点伤亡。

阿飘爹们说过培养他的最终目的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话他一直都记着。

打仗打的是后勤,就算其他势力也能给粮食增产也没什么,上位者指头缝里露出来一点就能让底下的百姓日子好过点。

地方主官葛朗台附身一点都不愿意漏也没关系,献上曲辕犁后他的宣传工作也会同步跟上,到时候就让那些不管百姓死活的家伙好好体验一把“寡人之民不加多”的糟心。

不,不光是“寡人之民不加多”,他们争取把更多的百姓招揽到他们治下,让那些家伙守着空荡荡的城池哭都没地儿哭。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要不是实在过不下去谁想背井离乡?

反思反思,都反思反思。

这年头上到朝廷下到百姓都没见识过广告的威力,只要宣传工作做的好,接下来他们就能过上“流民多了扩大地盘,地盘大了招安流民”的好日子。

他们有把握让百姓安稳过日子,不算虚假宣传。

人口就是生产力,百姓流入带来的都是实打实的好处,这可比打仗实在的多。

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他这是上上策,顶顶好的上上上策,是被时代所局限的聪明谋臣们讨论三天三夜也琢磨不出来的上上上上上策。

而且纸质书的事情只有奉孝叔和志才叔两个人知道,其他三位只知道他们的工匠能印书,并不清楚其中的猫腻。

目前的情况纸质书只对读书人有用,薅羊毛薅的太厉害还有可能被世家大族倒打一耙,但是曲辕犁不一样,那东西放出去能活万民,有曲辕犁带来的大功德在世家大族想倒打一耙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几位先生都知道今年秋种的情况,新犁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天下百姓千千万,以朝廷的名义推广出去可以将更多的百姓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农具和造纸术印刷术不一样,造纸术印刷术可以重兵把守藏起来,农具要拿到农田里用,再怎么防备也防不住有心人打探。

与其费劲遮遮掩掩,不如大大方方送到天子面前过个明路。

升不升官不重要,他感觉他现在的官已经很大了,天子在心里给他记一功就行。

嗨呀,像他这么无欲无求还忠君爱民的大好人哪里找哦。

荀小将军把他的计划顺了一遍,然后两眼亮晶晶的等待谋臣们评价,“诸位以为如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