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花轻轻靠在他肩上:“宁哥,咱们回家吧。”
“好,回家。”苏宁揽住妻子的肩膀,“明天还要去移民点看看,李大有说新打的井出水了。”
两人并肩走向车站外。
初升的太阳将他们的影子投在黄土路上,拉得很长很长。
远处,不知谁家的收音机里,正播放着那首熟悉的《春天的故事》。
1992年的春风,正悄然吹过西海固的沟沟坎坎,带来远方的气息,也带去这片土地上的希望。
县政府大礼堂里,红色横幅高高悬挂:“西北风情饮食文化有限公司成立暨签约仪式”。
苏宁站在主席台上,手指微微发抖。
他今天穿了一套崭新的藏蓝色西装,这是水花特意从银川商厦买来的。
台下坐满了人??县领导、乡镇干部、签约农户代表,还有特意赶来的林副主任。
最后一排,十几家媒体的长枪短炮对准了主席台。
“下面,请杨县长和苏总经理签署合作协议!”主持人高声宣布。
如今的苏宁不光是西海固扶贫办的副主任,还是兼职西北风情美食文化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掌声中,杨县长笑容满面地走上台,与苏宁相对而坐。
工作人员捧来两份烫金合同,放在铺着红绒布的桌上。
苏宁深吸一口气,拿起钢笔。
合同条款他早已烂熟于心:县政府以扶贫资金入股30%,苏家砖窑以设备和现金入股35%,农户以配方和原料入股35%。
这种“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户参与”的模式,在1992年的西北贫困地区,绝对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签完字,两人起身握手。
闪光灯瞬间亮成一片,刺得苏宁睁不开眼。
恍惚间,他看到台下前排的水花………………
她今天穿了一件水红色的确良衬衫,正拼命鼓掌,眼眶泛红。
“下面,请公司财务总监李水花同志介绍项目财务规划!”
水花显然没料到这个安排,惊慌地看向苏宁。
在林副主任的鼓励下,她才红着脸走上台。
起初,她的声音细如蚊呐,但随着讲解深入,越来越流畅自信,毕竟她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男人支撑。
“……。。。按照测算,每家门店平均日营业额约300元,扣除成本后利润可达3000元。加盟店缴纳20%管理费,公司年收入预计。。。。。。”
台下响起阵阵惊叹。
这些数字对贫困县的干部们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杨县长凑到林副主任耳边:“老林,咱们这是捡到宝了啊!”
签约仪式结束后,一辆辆拖拉机、驴车载着农户代表,浩浩荡荡开往城郊新建的“西北风情”美食工厂。
这是由废弃粮仓改造而成的厂房,门口已经挂上了崭新的招牌。
“大家这边请!”苏宁领着参观队伍走进车间,“这是消毒区,这是原料预处理区,那边是包装区。。。。。。”
宽敞明亮的车间里,不锈钢设备闪闪发光。
穿着白大褂的工人们正在调试机器,见领导们进来,紧张地站直了身子。
马奶奶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摸着一台真空包装机:“这。。。。。。这铁疙瘩真能把咱的馓子运到福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