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影视编辑器 > 第一百一十七章 沧海桑田(第3页)

第一百一十七章 沧海桑田(第3页)

“南北铁路一旦贯通,天下格局将为之大变!”

“若那个什么汽车真的能日行数百里,老夫致仕后回乡,也方便多了!”

苏宁站在高高的丹陛上,望着臣子们离去的身影,知道通过这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宏大的规划,他已经彻底掌握了朝堂的方向。

用前所未有的工程和科技力量,捆绑住整个官僚集团和既得利益者的未来,让他们沿着自己设定的轨道前进,这才是最稳固的统治。

接下来的天工四年至六年间,大明帝国如同一头蛰伏的巨龙,并未对外大规模用兵,而是将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内部的休养生息与力量积蓄之中。

铁路的延伸、公路的规划、工坊的轰鸣、学堂的朗朗书声。。。。。。

一切都在预示着,一个远比历代王朝更加强盛的力量正在孕育。

乾清宫西暖阁,一场关于对外战略的最高层会议正在进行。

与会者仅有皇帝苏宁、内阁首辅方孝孺、兵部尚书铁铉,以及新任海军都督马和。

兵部尚书铁铉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军人特有的豪迈与一丝急切:“陛下,如今我大明兵精粮足,火器之利更是冠绝天下。北元残余已是苟延残喘,辽东女真、西南土司皆不足为虑,至于朝鲜、安南、暹罗等弹丸小国,在我

大明雄师面前,更是土鸡瓦狗!何不趁此良机,犁庭扫穴,一举平定四方,成就千古帝业?”

首辅方孝孺闻言,却是微微摇头,他更倾向于传统的怀柔政策:“铁尚书所言虽有其理,然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如今国内新政方兴,百业待举,若轻启战端,耗费钱粮无数,恐动摇国本。对待周边藩国,当以

德服人,宣示天朝威仪,令其畏威怀德,岁岁来朝,方为上策。”

两种观点代表了朝中两种主流声音。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御座之上,静静品茶的苏宁。

苏宁放下茶盏,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最终落在了悬挂的巨幅寰宇海图上。

“铁爱卿的锐气,方爱卿的持重,朕皆明了。”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从容,“然,治国如同下棋,需谋定而后动,眼光更需放长远。北元残余,疥癣之疾;周边小国,墙头之草。以我大明如今之国力,灭之确

实易如反掌。”

他话锋一转:“但,灭国之后呢?徒耗钱粮驻守,治理异域之民,反而可能成为拖累。朕要的,不是一时的疆土扩张,而是长久,稳固的战略优势,是掌控这盘大棋的‘势!”

他的手指猛地点向海图上一个关键的位置,那状如咽喉的狭窄水道。

“这里,才是眼下我大明最需要掌控的命脉所在????满剌加海峡马六甲海峡!”

马和的目光随着皇帝的手指望去,眼中精光一闪,他常年航行,对此地的重要性再清楚不过。

苏宁继续说道:“如今我大明海贸日盛,皇家远洋公司的船队,载着丝绸、瓷器、茶叶,前往西洋印度洋诸国,换回香料、宝石、珍奇。这条海路,是我大明的黄金水道,财富命脉!而满剌加海峡,便是这条命脉的咽

喉!”

他的语气变得严肃:“此地若掌控在友好势力手中,尚可;若被心怀叵测者占据,或海盗盘踞,则我大明海船便如瓮中之鳖,安全堪忧!财富被劫掠尚是小事,天朝威严受损,海路断绝,才是动摇国本之祸!”

铁铉与方孝孺闻言,神色都凝重起来。

他们此前更多关注陆上威胁,经皇帝一点,才恍然意识到这海上通道的战略意义,丝毫不亚于陆地上的雄关险隘。

“陛下圣明!此确为我大明海疆之锁钥!”马和躬身道,他完全理解了皇帝的意图。

“故此,”苏宁看向郑和,下达了明确的指令,“马和,朕命你即刻准备率领海军下西洋!此次,不是所谓的的宣威赐赏。朕予你两支新式炮舰护航,携精锐水师陆战营两万人!你的任务,便是在满剌加海峡沿岸,选择最紧

要、最易于防守之处,建立我大明永久的军事基地、港口、货栈!驻军、筑炮台、设官署!要将这海洋咽喉,牢牢扼在我大明手中!”

他目光锐利如刀:“若当地土王顺从,可许以厚赐,准其自治,但军事与关税之权必须由我大明掌控!若其抗拒。。。。。。便以雷霆之势击之,另立亲我大明者为王!总之,此地,必须姓“明”!"

“臣,马和,领旨!”马和单膝跪地,声音铿锵有力,“必为陛下,为大明,拿下此海上咽喉,保我海路百年安宁!”

方孝孺与铁铉相视一眼,再无异议。

皇帝此举,并非盲目扩张领土,而是以最小的代价,夺取最关键的战略支点,这远比盲目灭国要高得多。

这既是军事行动,更是为了保障已经与朝廷,权贵利益深度捆绑的海贸事业。

数月后,泉州港再次千帆竞发。

马和率领着经过加强的庞大舰队,扬帆起航,目标直指万里之外的马六甲。

这一次,他们带去的不仅是天朝的赏赐和谕令,更有坚船利炮和占领的决心。

大明这只陆上巨龙,正将其强有力的爪子,稳稳地按在全球最重要的海洋通道之一上。

苏宁的布局,已经从陆地,延伸向了更为广阔的深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