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明天吧。”方铜面色严肃,他也赞同这个做法。
下午,方银利用职务方便,给侄女找了很多关于陈相一案的记载。
方南枝一边看,一边时不时盯着系统商场,给上新补充。
秦彦也去国子监打听。
他想了想,直接借用了两位好友的力量,一个是世家子,一个是郡王府,肯定知道不少隐秘。
方铜在司农寺告假半天,去了周府一趟。
各自忙碌,到晚上,方南枝兄妹俩一对各自掌握的信息,基本明白了。
当年判断陈氏叛国谋逆的主要证据,一共有三条。
一是陈子君和大乾国太子的来往信件,信上提到了,南虎关。
是两关的交接点。
更有两人关于南虎关以北疆域的讨论。
简单说,就是陈子君和大乾国太子商议,割让一部分疆土,换太子出征。
想让刚登基的皇帝内外交困,而他好从中谋利。
第二个是一件龙袍,不准确,龙袍一般是五爪的,可陈府发现的,或许还没绣完,是四爪的。
如果当时是五爪,那陈氏的三族肯定跑不掉的。
第三个是,一份名单,是陈子君结党营私,共同把持盐矿的名单。
盐铁是朝廷专管的,动了这两样其中的一个,全是碰了朝廷的底线。
也就是说,三个关键性的罪名,压的陈子君翻不了身。
当时不仅物证齐全,还有人证。
有人交代了盐矿的具置,开采账册,朝廷接管后,发现确有其事。
总之,方南枝没看出什么这案子有什么不合逻辑的地方。
秦彦也分析。
“当时陈子君,用权倾朝野说也不为过。”
“他是丞相,文臣中过半是他的防御,此外他的两个弟子,还手握三十万兵权。”
“皇帝登基后,几次颁布的政令,比如科举从三年一次,到一年一次,扩建国子监等等,因为陈子君的反对,全都适应不下去。”
“甚至,陈子君插手后宫,有一嫔妃得罪了他,第二日人就死了。”
方南枝听的咋舌,她这位舅舅威势是够了,已经威胁到皇帝。
她要是皇帝,恐怕也寝食难安。
方南枝突然领悟到什么:“哥,是不是就算查出来,当年是冤假错案,也没什么用?舅舅输了,对吧。”
她觉得,当初更像是皇帝和舅舅的政治斗争,争取政权,舅舅输了,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