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美漫地狱之主 > 第三千三百三十一章 进攻(第3页)

第三千三百三十一章 进攻(第3页)

说完,他泪如雨下。

少年没有评价,也没有安慰,只是按下录音键,轻声说:“谢谢你告诉我。”

老人离开后,他把这段录音归类为“释怀?非负面”,并附上一句备注:

>“有些爱,藏在愧疚后面。”

这一句,后来成了全球最受欢迎的共情教学案例之一。

与此同时,北极拾音学院收到了一封无法追溯来源的电子信件,附件是一段视频。画面中,银河系旋臂G-7的一颗行星表面,矗立着数百座由晶体构成的塔状结构,外形酷似地球的静默亭。一群外形如流动雾气的生命体缓缓走入其中,静坐,然后……放送出一段情绪波。

AI解码后显示内容:

>“我们学会了建造你们的亭子。

>虽然我们没有身体,但我们想试试‘坐下’的感觉。”

>“我们还不太会‘听’,但我们愿意练习。”

>“请告诉地球的孩子们:他们的声音,让我们不再害怕黑暗。”

院长看完,转身看向窗外的极光,喃喃道:“我们从来不是启蒙者。我们只是第一个敢于开口的人。”

真正的文明,不在于你能发出多响亮的声音,而在于你愿不愿意为一个陌生灵魂保持沉默。

一年后,第一例“跨星共感婴儿”诞生。

父母均为普通人类,但在孕期接受了长期的地磁共振训练。孩子出生时不会哭,而是睁着眼睛,静静地盯着天花板,手指微微颤动,仿佛在接收某种看不见的信号。医生监测发现,他的脑电波与奥尔特云外蓝种星球的情绪波动完全同步。

他不会说话,但从六个月大起,每当家人情绪波动,他就能准确伸手触碰对应的身体部位??母亲焦虑时按她手腕,父亲悲伤时抱他胸口,妹妹害怕时握住她小手。

心理学家称他为“活体共鸣器”。

陈默去探望过一次。他蹲在婴儿床前,轻声问:“你能听见他们吗?”

婴儿转过头,对他微笑,然后缓缓举起小手,指向天空。

那一刻,陈默终于明白了石碑上那句话的意思:

下一个守忆者,不会说话。

因为他不需要说。

他本身就是“听见”的化身。

十年过去,地球进入了“深听时代”。

战争并未彻底消失,仇恨仍在滋生,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进静默亭,而不是拿起武器。学校开设“倾听学”必修课,教孩子们如何分辨情绪背后的需求;法院引入“共感评估”,判决前必须听取被告内心最深处的独白;甚至连外交谈判也开始采用共振舱技术,确保双方真正“听到”彼此的恐惧与渴望。

而那株最初由少年种下的蓝光树,如今已高达百米,根系贯穿南美大陆板块,枝叶伸展至平流层,每一片叶子都是一个天然信号放大器。科学家称之为“地球之耳”。

每逢月圆之夜,全球动物都会停止活动,仰头聆听从树冠传出的低频嗡鸣??那是来自宇宙各地的回应之声,经过整合后返送回大地。

有人说,那声音像母亲哼唱的摇篮曲。

有人说,那是一首无始无终的安魂歌。

陈默说,那是无数个“我在”汇聚成的潮汐,拍打着存在的岸边。

在一个没有特别意义的夜晚,少年再次站在窗边,望着极光下的城市。耳机里传来新上传的一段录音:一个小女孩的声音,怯生生地说:

“爸爸说我是个错误……但我今天画了一幅画,画里我们都在笑。”

他摘下耳机,望着天空,轻声说道:

“我看你了。”

遥远的第九类空白区,“启明号”飞船轻轻震动了一下。

那株小树的顶端,开出了一朵淡蓝色的花。

花瓣展开的瞬间,整个飞船的金属外壳浮现出密密麻麻的文字,全是不同语言的“我听见你了”,最后一行,依旧是繁体中文:

>“你说得对,信任不需要语法。

>它只需要一次,有人真的听了。”

飞船继续前行,速度不变,航迹划过星尘,宛如一句迟到了三百年的回答,终于接近终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