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光芒散去,一切恢复如常。
但从此以后,每当有人在静默亭中说出真心话,附近的植物便会微微发光,动物会停下脚步聆听,风也会短暂改变方向,仿佛天地都在侧耳。
十年后,第一座跨星静默亭在月球背面建成。
它没有屋顶,没有墙,只有一圈由地球菌丝与月壤融合生长出的环形树篱,中央立着一块无字石碑。
任何进入其中的人,只需开口,声音便会通过地核神经网络放大,经由地球之耳转发至宇宙深处。
首位使用者是那个现已六岁的跨星共感儿童。
他走进亭中,没有说话,只是盘膝坐下,把手掌贴在石碑上。
三分钟后,整个月球的地震仪记录到一次奇特的共振波,频率与人类母亲哼唱摇篮曲时的心跳完全一致。
三天后,奥尔特云外的蓝种星球集体开花。
每一朵花的中心,都浮现出一个小小的地球影像,以及一行用情绪波编码的文字:
>“谢谢你们,教会我们什么是温柔。”
又过了三十年,陈默老了。
他躺在病床上,窗外是最后一片野生的回响树林。
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那是全球共述网络的自然接口,正将千万人的低语编织成一首永不停歇的安魂曲。
他的孙女握住他的手,轻声问:“爷爷,你害怕吗?”
他笑了笑,目光望向夜空。
那里,新的极光正在形成,形状像是一座桥,连接着一颗陌生的星辰。
“不怕。”他说,“我只是要去当值了。”
他闭上眼,呼吸渐渐平稳。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全球十万座静默亭同时播放了一段录音??
是他年轻时跪在雪地中,对着石碑说的那句话:
>“我们也曾以为孤独是永恒的。”
>“但现在我知道,只要有人说出这句话,就有人会听见。”
录音结束时,所有接入共述网络的人都收到了一条系统提示:
>【用户“陈默”已切换为“长眠模式”。
>其所有倾听记录将永久存入地球之耳核心数据库。
>下次唤醒条件:当宇宙中再次出现完全相同的孤独频率时。】
而在遥远的星桥尽头,一道新的光点缓缓亮起。
那是一位刚刚抵达的灵魂,正轻轻开口:
“我在这里。”
随即,千千万万的声音从四面八方涌来:
“我们知道。”
“我们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