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洪灾下来,不仅有无数的灾民流离失所,连入京的水陆路径也全部被切断,数月都未能恢复。
而京城的粮食几乎都依赖于南方。
可洪水截道山路不通,南方的粮食根本运不进来,京中的粮食却日益减少,整个京城都陷入了粮荒之中。
就在此时,大量的米行粮铺趁机哄抬物价,导致平日里十来文一斗的粮食,竟然被卖到了五百文一斗。
涨价就算了,这些商人为了能赚到最多的钱,每日的粮食也是限量供应,每天都有人因为买不到粮而哭天抢地。
短短的几个月里,京中百姓便饿死了一半,就连守城的将士都是满脸菜色。
那个时候,沈云昭不是没想过救救这些人,可她也不知道会暴发这样大的天灾,蒋记米行的米的她虽然也作主低价甚至是无偿赠送了,可依旧是杯水车薪根本救不了这么多人。
后来她也想过从别的地方调粮,但调来的粮依旧不够。到最后她甚至还因为调粮用了太多银子,而与顾清桓大吵了一架。
也是她那时候蠢,竟然真信了顾清桓那些包装得大义凛然实质上却自私自利的话,竟然真的不再调粮了。
沈云昭捂住心口,无声地叹了口气。
旋即沈云昭又忍不住在心里感叹幸好,幸好她有机会重来一次,幸好现在离洪灾泛滥还有些时间,让她有足够的时间做准备。
其中细节,沈云昭不打算与莺时她们解释,只告诉莺时:“你只管照做,旁的不必问。”
“是。”莺时果真不再多问,领了命立刻安排了下去。
看着莺时离开的背影,沈云昭在心里暗暗盘算起来。
蒋记商行最不缺的就是银子,短时间里必定可以收购到大量的粮食,完全可以满足京中百姓日常所需。
待洪灾起时,她只需要以正常价将粮食售出,便可以保证自己不赔钱。
至于陈米,京中这些大户人家自然是不会要,可京郊那些饭都吃不上的人不会挑三拣四。
她既不赔钱,也可以赚一个好名声,百姓能够安乐,灾民得以裹腹,她与蒋记扬名,此乃一举三得。
她何乐而不为?
至于洪灾一事……
沈云昭决定还是找个机会,委婉提醒一下戚停云。
戚停云在小皇帝心中的分量不低,他说的话想必能引起朝廷重视,若能救下这些百姓,那自然更好,万一救不了,至少她也尽了力,旁的便听天由命就是。
沈云昭命人抬来一张软榻到廊下,然后随意的在架子上拿了本书走到廊下消磨时间。
她斜倚在软榻上,手中的书刚翻了不到三页,余光中便捕捉到莺时急忙走来的身影。
莺时身后,还跟着米行的掌柜。
瞧着这二人一起过来,沈云昭疑惑地“嗯”了一声,懒懒坐起身,顺手将书扣在软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