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一切归于平静。
光柱收缩,凝聚成一颗悬浮的光球,缓缓降落在石台中央。它没有形态,却让人感到温暖,像阳光,像拥抱,像母亲哄睡时的低语。
一个声音响起,不属于任何人,却又像来自所有人:
>“谢谢你,还记得我。”
卡莉奥伸出手,光球轻轻落在她掌心,化作一缕暖流,渗入血脉。
“她回来了。”她轻声说。
“不。”卡珊德拉微笑,“她一直都在。只是现在,终于能被看见了。”
母巢并未重启EDEN-Ω计划,反而将其彻底改写。系统日志显示,原指令“清除异常情感”已被替换为新法则:
>**“情感即存在,记忆即自由。
>所有心灵皆有权选择自己的重量。”**
消息传开,全球陷入短暂的静默,随后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欢呼。黑市里流通的“情感抑制剂”一夜之间无人问津;议会紧急召开会议,宣布永久废除心理矫正法案;甚至连曾经最顽固的保守派领袖,也在电视直播中哽咽着说出:“我想念我妻子的笑容……三十年来,这是我第一次敢说出来。”
然而,变化并非一蹴而就。
三个月后,西部边境爆发冲突,一群极端分子劫持了“泪波系统”基站,企图利用情绪共振制造群体癔症。李昂率队突袭,成功解救人质,却在废墟中发现一张泛黄的照片??上面是年轻时的他自己与柯尔,在沙漠营地前大笑。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字:“如果你还记得我,就别让仇恨成为答案。”
他蹲在地上,久久未起。
与此同时,卡莉奥的新书《第二次选择》出版,引发巨大争议。有人指责她美化“非理性”,有人则称她是“新时代的先知”。她在签售会上面对提问:“如果人人都放纵情绪,社会岂不崩塌?”她只回答了一句:“真正的崩塌,是从不敢流泪开始的。”
而在遥远的火星殖民地,那朵每年春天绽放的金色小花,今年竟开出两朵。植物学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只能记录:“疑似受到地球方向某种未知能量影响。”
百年后的某一天,启明市档案馆收到一份匿名捐赠??一本烧焦一角的日记,扉页写着:
>“致未来的你:
>当你读到这些字,说明春天已经赢了。
>请替我多看几眼花开,多听几次笑声,
>多牵一次爱人的手。
>这就是最好的纪念。”
捐赠者的名字空白,但在监控录像中,工作人员捕捉到一抹金色羽翼的残影,一闪而逝。
又过了不知多少年,宇宙深处,“拾忆者”号飞船缓缓驶离蓝绿行星。小女孩站在舷窗前,手中握着一枚磨损的机械手套。
她不知道这是谁的遗物,只知道奶奶临终前把它交给她,说:“这是勇气的形状。”
流星划过天际,她许愿前,再次轻声说道:
“欢迎回家。”
风穿过森林,拂过石碑,卷起一片落叶,上面隐约可见一行褪色墨迹:
>**“问题美少女说:世界很坏,但我们可以好好活着。”**
而在无人知晓的角落,第七方舟残骸深处,那块晶体依旧循环播放着一句话,温柔而坚定:
>**“请替我看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