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1987我的年代 > 第685章(第1页)

第685章(第1页)

长市。

李恒赶到时,已经是下午2点过了。

刚出汽车站,就遇到了前来接他的大青衣助理,李芳。

李恒四处张望一番,问:“你老板呢?”

女助理李芳说:“黄小姐家里有点事要处理,前天回。。。

夜色如墨,城市在霓虹灯下缓缓呼吸。林小满坐在办公桌前,指尖轻敲键盘,屏幕上的文字一行行浮现,像是一条条通往未来的路径。窗外的风穿过楼宇间隙,吹动窗帘的一角,也吹起了她额前几缕散落的发丝。

她没有停下。

文档标题是《关于建立全国医保信用评价体系的初步构想》。这不是突发奇想,而是过去一年走访中不断累积的痛感催生出的新命题。骗保案件频发,有人伪造病历、虚开药品;有机构挂床住院、套取资金;更有甚者,利用系统漏洞,在多地重复报销。每一起背后,都是公共资源的流失,也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被挤占了生存空间。

“公平的前提,是信任。”她在第一段写道,“而信任,不能仅靠道德约束,必须有可量化、可追溯、可惩戒的制度支撑。”

她设想了一个分层分类的信用评分模型:参保人、医疗机构、药店、经办人员全部纳入评价范围。行为数据来自结算记录、稽查结果、群众举报、智能审核预警等多个维度。高分者享受绿色通道、优先报销、家庭共济额度提升等激励;低分者则面临重点监控、限额支付、暂停服务甚至列入黑名单。

这一体系若建成,将首次实现医保领域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闭环。但她也知道,阻力不会小。医院怕监管太严影响收入,药企担心流程复杂拖慢回款,地方部门则忧虑考核压力加剧。更棘手的是??如何界定“合理医疗”与“过度诊疗”的边界?AI能否准确识别?人工复核会不会成为新的寻租温床?

她正思索间,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小陈发来的消息:【姐,刚接到省里通知,明天上午九点召开紧急视频会,议题是‘某市定点医院集体骗保案’通报,要求各地提交自查报告。】

林小满眉头一紧。最近风声紧,果然出了大事。

她迅速调出新闻推送,一条热搜赫然在目:#某市三家三甲医院涉嫌骗取医保基金超两亿元#。报道指出,这些医院通过虚构住院天数、虚增检查项目、使用非医保目录药品冒充报销等方式长期作案,部分医生年薪百万,而基层医护人员却连工资都难保障。

更令人震惊的是,涉案医院的信息系统竟与地方医保平台深度绑定,技术人员参与篡改数据,使得异常交易长期未被发现。

她盯着屏幕,胸口发闷。

这不是技术问题,是人性黑洞。

凌晨两点,她终于完成初稿,并附上五份典型案例分析作为支撑材料。她特意加入一段话:“信用体系不是为了惩罚大多数人,而是为了保护最脆弱的那一群。当一个母亲因为孩子心脏病手术费用被拒时,我们不该问她‘凭什么要这么多钱’,而应问那些虚报十万元体检套餐的人??你们凭什么拿走本该属于她的钱?”

发送邮件后,她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尚未熄灭的路灯。这座城市睡得晚,醒得早,无数人在暗夜里奔波,只为第二天能顺利刷上那一张小小的医保卡。

第二天清晨,会议准时开始。

省医保局局长面色凝重地通报情况:“目前初步查明,该案涉及全省十三个地市,关联医药机构超过八十家,预计总金额可能突破五亿。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地方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现象,个别干部收受好处,默许违规操作。”

会议室一片寂静。

轮到各区汇报时,林小满打开PPT,没有讲成绩,也没有谈困难,而是播放了一段视频??一位农村老人蹲在村卫生室门口,手里攥着一叠发票,声音哽咽:“我高血压吃了三年药,去年突然说卡里没钱了……我去镇上查,人家说我在城里住过三天院,花了八千多。可我这辈子都没去过县城啊!”

画面切换,是一名年轻护士在深夜值班室崩溃大哭:“我只是按医嘱开药,现在说我协助骗保,要吊销执业证?真正拿回扣的主任呢?”

最后定格在一张照片上:雪地中,几个村民抬着一名急性阑尾炎患者徒步十几公里赶往县医院,担架上的血迹在白雪上拖出长长的红线。

“我们在堵漏洞的时候,”林小满平静地说,“不能忘了谁才是真正受伤的人。打击骗保没错,但绝不能让合规的机构寒心,也不能让无辜的百姓陪绑。建议立即启动‘阳光清源行动’:一是全面排查近三年异地结算异常数据;二是设立匿名举报奖励机制;三是对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合规诊疗’专项培训,给予整改宽限期。”

她的发言结束后,会议室沉默了几秒,随后有人轻轻鼓掌。

当天下午,国家局来电,表示将采纳部分建议,并邀请她加入专案督导组,赴涉案地区实地调研。

一周后,她踏上南下的列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