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你喜欢唱歌吗?我偷偷录过一次,但我爸说难听死了,让我别丢人现眼。可是……我还是想唱给你听。”
>(歌声响起)
>“月亮弯弯挂树梢,我想飞去外太空……找不到回家的路,也没人喊我吃饭……但我还会唱,因为你说过,声音不会脏……”
音乐止息,全场寂静。
她轻声说:“这是五年前一个十二岁男孩录给我的。他现在在职业高中学音响技术,梦想是做一个能让聋哑孩子‘听见’音乐的装置。他让我转告所有人:**不是所有声音都能登上舞台,但每一个愿意开口的人,都值得一次不被打断的机会。**”
台下有人抹泪,有人鼓掌,更多人默默打开手机备忘录,记下这句话。
散场后,林晚走过来拥抱她:“教育部决定将‘倾听能力培训’纳入师范生必修课。明年春季学期开始,全国师范院校都要开设‘情感沟通实务’课程。”
“真好。”她笑了,“我妈要是活着,一定很想给这些未来的老师弹一首歌。”
几天后,她收到一份特殊快递??来自贵州那所小学全班同学手绘的明信片册。每一页都是一个孩子的自画像,旁边写着一句话。最后一页是空的,只画了一支放大版的录音笔,下面写着:“留给阿?老师的笑脸。”
她翻到最后,发现夹层里还藏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竟是她母亲年轻时在西部支教时留下的合影!背后一行小字:“阿?,我们在同一片星空下走过。你是她的女儿,也是我们的老师。”
泪水猝不及防滑落。
那天夜里,她再次打开录音笔,按下录制键:
“你好,我是阿?。
这是我第3701次录音。
这一年,我离了婚,却找回了自己;
我不再追逐掌声,却听见了无数回音;
我曾以为孤独是命运的惩罚,
现在才知道,它是让我学会倾听的必经之路。
这条路很长,很长。
但我已不再害怕黑暗,
因为我手中这支笔,
不只是记录工具,
它是火种,是桥梁,是承诺??
对每一个尚未发声的灵魂说:
我在。
我听。
我说:
请继续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