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四爷怎么可能不做皇帝(清穿) > 第72章 第 72 章小修(第7页)

第72章 第 72 章小修(第7页)

四爷来到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时辰后了。康熙已经没有力气生气。

“去哪里了?”康熙拉着老长的龙脸。

四爷乖觉地回答:“黄宗羲老先生临终前,给儿子寄来一些书籍。儿子去和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几个人,悼念黄宗羲老先生。”

提起来这件事,康熙不由地叹气。

黄宗羲是杰出的思想家、著名的学者。一生著述六十多种,一千三百多卷,研究领域涉及经、史、子、集、天文、历算、地理各个方面,尤其在历史学方面,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黄宗羲与世长辞,终年八十六岁。死前,嘱咐家人说:“我死后,即于次日安葬,就用平时穿的衣服入敛,不用棺椁,不作佛用,不做七七,凡鼓吹巫觋铭旌纸钱一概不用。”

“一个临终没有老糊涂,还有大智慧的老人,值得尊重。书籍那?”

四爷越发乖觉:“都拉来了。汗阿玛您看看,可有要看的,或者抄录的。这都是黄宗羲老先生想要普及给天下人看的书。”

康熙满意。

儿子重情重义,不知道这些书籍留着将来万一有人攻击他的危险,却是难得有一份孝心拉来给老父亲。

“书籍留在朕这里。黄宗羲开创了清代浙东史学,培养了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等一批有成就的史学家。朕会要浙江巡抚关注他的家人和丧事的。喊你过来,是有要事。”

康熙递给他两份章程。

四爷上前一步双手接过来,翻看一看,乐了。

康熙冷哼:“都是你小子顽皮带起来的。”

四爷一本正经脸:“汗阿玛,儿子认为这是大好事儿。”

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等疏言,边境建立学堂,墨尔根地方两翼应各立学,设教官一员,新满洲诸佐领下每岁各选幼童十名,教习书义。

“汗阿玛,萨布素那小子粗粗通一点文墨,还就喜欢看《三国演义》,容若这些人在边境的时候一有空就被他缠着,讲三国故事。他一片赤子心肠,想要黑龙江的孩子们都读书,这多好?黑龙江的教育落后,萨布素早在宁古塔任职时,就优礼从关内流放至宁古塔的文士吴兆骞、杨越等人。这些人既授徒教书,又撰写诗文。《尼布楚条约》后休养这么几年,黑龙江进入和平安定时期,应该有更多的发展。儿子认为,这是黑龙江建学立师之始,当大力支持。”

“他都抢了好多次本应流放到岭南的罪人家属们了。”康熙顺手接过来梁九功送上的茶杯,用了一口,苦的他直皱眉:“路易国王喜欢的什么咖啡,这是汤汁子那。”

四爷低头笑。

梁九功也笑。

康熙一看,更气到了,可他不是浪费东西的人,咬牙又喝了一口。

“岭南的官员们也来找朕哭诉。这些偏远地方,一般的文人都不过去教书,都来抢流放过去的人才,……”

四爷摸着鼻子,很真诚地给建议:“那要不,汗阿玛多流放几个?”

!康熙瞪眼。

梁九功吓得一低头,忙慌退了出去。

四爷一抬头,很真诚地提议:“汗阿玛您看,那些天天烦您的,不做正事满口之乎者也的,或者死读书没有能力的……”

康熙的嘴唇抖了四十下,也没说出来一个“不”字。

老父亲不放心的叮嘱:“法不传六耳。”

当儿子的天真无辜:“儿子保证不说。”

父子两个一个咬牙喝咖啡,一个翻看程。

康熙三十四年,国家并不顺利,所以康熙才用计谋一直拖延战事。

刚进三月,病倒了两个封疆大吏。

四月,山西平阳府地区发生地震,灾区屋宇尽皆倾毁,人口多被伤毙,受灾甚重。朝廷派遣户部尚书马齐驰驿前往灾区,察明被灾地方本年应征钱粮,停止征收;此外,对于压死的人,每口给银一两,对于无力修房的百姓,每户给银一两。

五月,彻查京师地区八旗兵丁无房舍者有七千余人,四爷领着工部的人,在城外按各旗方位,每旗各造屋一千间,无屋兵丁,每名给两间,不许买卖,兵丁死后没收入官。但是,进关多年,随着八旗内部贫富的分化,许多士兵陷入高利贷的罗网,月饷的一半以上要支付借款的利息,以至成年不得娶妻,死后没有葬地。四爷上折子细数其根本问题,康熙正犹豫那。

六月份,他们聚集四五千人在皇城里请愿,其中八个胆大的,还冲破了侍卫的阻拦,闯进了御花园的第一道门,险些造成bao动事件。

如今四爷看的折子上写的,是有些八旗官兵将所支米不运家中,而是即行变卖,以图微利。

“儿子认为,若要为了临时解决八旗生计,除为穷苦兵丁建造房屋外,还可以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提高满洲甲兵的月饷;将余丁归并,成立新佐领,使闲散人可以披甲当差,解决亡故军士葬地及贫困兵士妻室、住房问题;增加出征补助;设立官军,代清旧馈;对老年及出征伤残人员,给以临时补助;增派驻防,缓和京师地区八旗生计紧张状况……”

四爷一口气说了好几条,听到康熙直瞪眼。

“什么叫‘临时解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