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点点头,接过来这道奏折慢慢翻着:四儿子处理政务严苛,但敏锐度绝对可靠。
“朕曾经说过,当年投降的人一律平等以待。如果因为过去的身份,就直接说谋反,过于武断。是非曲直,还是看具体事情。嗯,处理的很好,如果是因为采买茶叶引起来的争端,而福建巡抚没有及时安抚百姓,造成民乱,却栽赃在一个投降的将军身上,严惩。”
“儿子也如此认为。现在大清国的茶叶出口越来越好,不少茶农就指望茶叶过日子。如果有地方官或者盐茶官加派税赋造成民乱,这一串儿的官员们,也需要梳理梳理。”
“你小子,就看老父亲闲着几天,就给找事儿。”
“汗阿玛心心念着老百姓的柴米油盐,偏说儿子找事。”
“贫嘴。”
“嘿嘿。”
胤禔在一边喝茶用点心,听着老父亲和四弟的谈话,听着听着,情不自禁地面带微笑。
他们这些兄弟,也就四弟能在政务上给予汗阿玛帮助。太子长到这么大的人了,还是小孩子一般只会安抚打压不会严惩,一味地对官员们行事宽仁,虚伪又胆小!
胤禔暗骂一声,虽然他也觉得人事艰难,比打仗还难。可太子不是打小儿学习着?
胤禔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不会是应该的。太子会是应该的,太子要是无心操办,那是白瞎了老父亲这么多年的教导。至于四弟,四弟会那是天生的,老天爷赏饭吃。
有人做匠人有天赋,有人唱戏有天赋,有人经商好……都是老天爷赏饭吃。还有的人,那就天生的比别人心性强大,他从来不去闹情绪,从来不说我不会,我不知道,我不记得了,我害怕了,我没有时间……他天生就是上苍赐予人间的,解决问题的人。
太子和大郡王这件矛盾,康熙心伤之下,没有处罚大阿哥胤禔,谁也不想提及,太子和郡王前来请安,他也没说什么,在所有人的面前都跟没发生一般。
五贝勒、六贝勒、七贝勒、八贝勒都有了正经差事,就连一贯不着调的十阿哥都有了对口的差事,兄弟们齐齐来给康熙磕头谢恩。
“汗阿玛,儿子一定用心办差,不辜负汗阿玛的期望。”
康熙冷笑,挨个瞅一眼,嫌弃道:“这差事,是你们四哥给你们讨来的,你们只管不辜负你们四哥的期望就成了。”
!!!
包括八贝勒在内,五个兄弟一起腿肚子打颤:四哥那个活阎王!
兄弟们苦了脸,五贝勒带头哭诉道:“汗阿玛,儿子们一定好好办差,和学习的时候头悬梁锥刺股一样。儿子们有不懂的,经验不足的,要是犯了错儿,您要四哥罚我们轻点儿。”
没出息的!
康熙不想搭理任何一个,挥挥手:“看你们的表现。”
五个兄弟真要哭了。
四哥给找来的差事,汗阿玛还是要四哥管着他们!
十阿哥耷拉这一张福气的地主儿子胖脸:“一定是四哥觉得我们太闲了。”
“那是。我们四哥喜欢自己闲着,惯会指挥别人忙得脚不沾地。”八爷磨牙:又欠了混蛋四哥一个大人情!
六贝勒一听,立即一挑眉,嗤笑道:“没有差事的时候想要差事,有了差事又开始抱怨了不成?”
“不是抱怨。是害怕。”七贝勒肃容解释。“四哥关心我们,四哥也是要求极为严格的。这是四哥的一片心,我们担心自己做不好连累四哥,也担心做不好挨四哥的罚。”
这还差不多。六贝勒满意了,拿眼一瞥八贝勒。
八爷苦笑:“六哥,我一定好好办差。”
“好好办差是其一。好好听你七哥的话是其二。”六贝勒总觉得这个弟弟哪里怪怪的,下意识的就防备着。
“六哥,弟弟知道了。一定听七哥的话。”八爷面对这个牙尖嘴利还体弱的六哥,只能满口答应着。
十阿哥不懂他们的言语官司,朝他八哥一挑眉:“八哥你之前说,要帮弟弟写几个剧本的,可别忘记了。汗阿玛要求接地气的,老百姓喜欢的,不是那文绉绉的,咿咿呀呀听不懂的。”
“知道~~”八爷肚子里不光装着一些技艺,还有很多话本儿,写出来故事不简单?“剧本方面我帮你,你也要自己琢磨琢磨。芭蕾戏剧方面的,最好去找哥询问询问。”
十阿哥闻言面孔一亮:“八哥好主意。谢谢八哥,哥哥们再会,我去翰林院找哥去了。”
说着话,人就风风火火地跑了。
五贝勒挠挠头,望着这小诸葛的六弟:“走着?”
“走着。先去工部报道。七弟、八弟,再会。”
五贝勒和六贝勒也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