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四爷怎么可能不做皇帝(清穿) > 第153章 第 153 章(第8页)

第153章 第 153 章(第8页)

四爷脑袋靠在老人家的肩膀上,直笑:“皇祖母,汗阿玛心软那。”

苏茉儿嬷嬷发现皇太后听了这话也心软,言道:“四阿哥,这次是特殊情况。要尊重你汗阿玛。”

“嬷嬷,胤禛记住了。”四爷忙端正姿态,惹得皇太后又笑。

今天这件事,和他以往的行事风格大不同,都是老八那一嗓子害得。四爷挺生气,老八躲着不见人,他倒是要看老八能躲多久。

第二日去上早朝时,明显感觉周围的侍卫大臣们都暗里打量自己,有人充满探究,有人伺机而动,还有人面色虽平静但眼光却锋芒必露。四爷表情自若,应对得体,更重要的是老父亲待自己一如往常,又都带着思索慢慢收回了目光。

四爷心里半带嘲讽地对自己说,原来往日的气派固然和自己的能力有关系,但也脱不了汗阿玛的照顾。毕竟在朝堂之中,老二是太子,老八势力大,老八身边还有九阿哥,十阿哥和十四阿哥。朝中大臣更是对太子不满者多、拥八阿哥者多。

康熙从面色上已经完全看不出昨日的怒气,表情温和,象往常一样批阅奏章。只是眉梢眼角有几丝疲惫。看到他来了,也没什么特别表情。四爷也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帮着老父亲整理奏折,批复昨天积压下来的政务,因为从来追求的不是老父亲的宠爱,也不怕失宠什么的,心态很是平和。

清溪书屋的太监们侍卫们,进进出出汇报事情的大臣们看着四爷举止如常,都是赞赏得紧,陈廷敬微笑地看着四爷说道:“四爷,臣在现在这个岁数,都做不到宠辱不惊。”

四爷顽皮地笑。陈廷敬等人根本不明白,既不看重,又何来忧惧?

这几天,老八、老九、老十都在家老实呆着,老大进宫谢恩。四爷也收敛了行动,毕竟现在周围的人都睁大眼睛瞅着他,行差踏错,后果难料。至于汗阿玛会怎么判定这件事,只得自个内心煎熬着,面色还不能露出丝毫。

晚上独自在书房看书,想着不知道江浙庄稼现在如何?忽听得有人敲门,苏培盛进来:“爷,大爷来了。”四爷愣了一会,才慢慢起身迎接出来滴水檐,胤禔拎着两坛子酒,站在如意居院子门口,静静地看着走来的四弟。

“过了三天,能喝酒了吗?”胤禔沉声道。

“大哥的酒,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喝。”四爷微笑开来。

胤禔将酒坛子重重的压在胸口,似乎兄弟们的力量透过这重量直达心口。闭上眼睛,泪水无声地滑了下来,半年来绝望伤透的心稍稍安定,萌生希望。

一日午后正在工部衙门翻阅章程,常三喜进来,打了个千,郑重说道:“爷,刚皇上派大臣宣旨意,释放被关押的大爷和二爷。群臣朝贺,听说皇上很是高兴。”

四爷心道,终于等到了。微笑着说:“这可真是一件喜事!”

常三喜看了眼四爷,笑说:“皇上释放大爷和二爷,心情大好,又宣封五爷为亲王,六贝勒、七贝勒、八贝勒为郡王。九阿哥、十阿哥、十一阿哥、十二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为贝子。爷,八爷从廉亲王降低到廉郡王。”

四爷缓缓吐出一口气,这才露出了真心的笑。

五弟这辈子,不是靠着被皇太后养着,凭真本事,获得亲王之尊,很好!想到终于暂时雨过天晴!老父亲最终选择复立太子固然是父子之情未断,可更重要的稳定形势,对其他儿子们的忌惮,几相权衡,他宁愿选择太子这个由他亲自培养的势力,一个他清楚来龙去脉,他亲自赋予,绝对可以掌控的势力。

“起来吧。”康熙淡淡说道,“昨儿朕叫你读《易经》,你可照朕指的篇章细看了?”

胤礽又打个千儿起身,一哈腰答道:“夜来喘嗽些儿,功课没读完。只略有一点体会,无论获咎蒙恩,皇上都为的天下后世。‘君子以虚受人’,儿子反躬自省,颇觉受益良深。”

康熙听了含首微笑,转脸问李光地:“胤礽讲的可对?”

陈廷敬和李光地对望一眼,从这父子和谐的对话中,看得出他们之间的和谐,彼此的怨隙早已冰消瓦解。

一边坐着的马齐不由暗自懊悔,没来由赶什么八阿哥的热灶,如今怎么和二阿哥相处?

李光地却道:“二爷解得极是。象辞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易·说卦传》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咸,是味觉。感,是思想知觉。高而能下,满而能虚,富而能俭,贵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辩而能讷,博而能浅,明而能暗,是谓损而不极。能行此道,唯至德者及之。不知对不对?”说着便拉了陈廷敬和马齐,道:“我们一起给二爷请个安!”

“我是有罪的人,而且皇父在这里,怎么敢受你们的礼?”

胤礽早已知道,陈廷敬、李光地是少数几个直接保荐自己的臣子之一,见他们这样,早已红了眼圈,一手扯起一个,含泪说道:“快起来!”

康熙呷了一口茶,微笑道:“实在是李光地见得更透彻。胤礽,你要记住这个教训。你中了魇镇,朕知道你苦。但是,德不胜妖。”胤礽忙道:“阿玛圣训,儿子谨记。”

“嗯。”康熙沉吟道:“这些天的奏章看看,免得生疏了政务。朕心里最怕的是你存了报复心。比如眼前的,马齐保荐你为的是情分,还有朝里那么多的臣子,各有所保,你怎么看?”

胤礽忙赔笑道:“昨儿熊赐履、王剡等人也问过儿子,儿子想,不管臣工们推举谁,都是本着上头合着天心,下头合着民意,忠于朝廷忠于大清的义举。熊赐履讲君子不念过去,只看未来。王掞讲天下为公,不得一人而私之,细思这些话确是至理名言。所以不但群臣,就是胤禔,儿子也不敢心存怨恨。这里请三位大臣做个见证,我若违心而言,必遭天诛!”

胤礽娓娓而言,痛心疾首地一味自责,马齐听着心头一宽,暗自舒了一口气,康熙也频频点头。只陈廷敬、李光地玲珑剔透的心思,觉得他过分“光明磊落”,未免不合人情常理,却哪里敢点破这一层?

“……但愿你心口如一。”康熙说道:“……你要反过来想想。胤禩性子温善;胤祉读书做学问,很安分;老四你熟悉;老十三老十四是两个千里驹,仗义勇武,……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康熙生怕胤礽记仇,一个一个长篇大论地讲述皇子们的好处,正说得兴头,见隆科多从外头进来,便问:“什么事?”

“回主子爷,十三爷和十四爷打起来了!”隆科多忐忑不安地看了看康熙和胤礽,“几位爷还和四爷吵,康亲王弹压不住,急得晕了过去!”

康熙“啪”地拍案而起,立时气得浑身发抖,许久才定住了神,冷笑道:“走,都跟着朕去看看那群混账!”说罢起身便走,到了却不拉架,站在一大堆看热闹的朝臣后头,冷冷看着大吵大叫的儿子们。胤礽马齐等人也只好跟着。

胤祥和胤禵早已被带刀侍卫拉开,死死架着不放,胤禵额上乌青,胤祥鼻中出血,兀自对骂。

“老十三,就你这德性?你敢拦着我?”

“就这德性,比你也强些儿!”

“哼!那也要瞧你的本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