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一刻,全球三瞳婴同时发声。
不是哭喊,不是咿呀学语,而是整齐划一的一句话,用汉语、英语、阿拉伯语、斯瓦希里语……乃至一些尚未命名的语言,共同宣告:
**“欢迎回家。”**
声波汇聚成潮,冲破大气,直达信念之门。门扉缓缓开启,从中走出第一批身影??他们穿着破损的“誓舟号”制服,步履蹒跚,眼中含泪。领头者正是沈知微,身旁跟着那位白发重生的老主编。他们身后,还有数十名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净心行动”幸存者,以及几位早已被宣布死亡的心理学家、哲学家、诗人……他们都是曾在极端环境下坚守内心诺言之人,被宇宙记忆选中,成为首批跨越星门的使者。
沈知微仰望地球,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第一次感受到空气的温度。
“我们回来了。”她说,“带着你们许下的愿。”
消息传开,举世沸腾。但真正的变革,才刚刚开始。
数日后,李承安受邀登上昆仑山,参加一场前所未有的“信盟大会”。参会者不仅有各国元首、科学家、宗教领袖,还包括三瞳婴代表、动物意识沟通者、甚至通过心灵感应接入的深海巨squid群体。会议没有议程,没有主席台,所有人围坐在金树之下,仅凭心界系统共享思维。
议题只有一个:**如何回应星际文明的归来?**
争论很快爆发。有人主张封闭信网,防止外来思想侵蚀;有人呼吁立即结盟,共享科技以解决能源危机;更有激进派提议主动出击,占领对方星球资源。
李承安一直沉默,直到轮到他发言。
他站起身,手中捧着那只送子鲤留下的金珠,平静地说:“我们总以为文明的交流,是技术的交换,是力量的博弈。但我们忘了,第一个跨过星门的人类,不是战士,不是特工,而是一个愿意为一句真话付出一生代价的老人。”
他看向老主编,后者微微一笑,眼中仍有当年镜头前的坚毅。
“他们不是来争夺的,”李承安继续道,“他们是来确认的??确认我们是否还记得‘我说话算数’这句话的分量。”
全场寂静。
片刻后,苏萤开口:“我提议,建立‘信约联邦’。不设军队,不立国界,所有成员自愿签署灵魂契约,承诺在任何情境下,优先选择真实、共情与守诺。违约者不会被惩罚,但将自动失去接入信之网的权限。”
众人哗然。
“那岂不是把权力交给良心?”
“没有强制力的制度,能维持多久?”
李承安却笑了:“我们已经试过一万种用恐惧和规则维系秩序的方式。现在,不妨试试用信任。”
最终,提案以压倒性多数通过。
三个月后,“信约联邦”正式成立。首批成员国涵盖六大洲一百三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甚至连部分战乱地区也自发停火,派出代表参与。最令人动容的是,一座位于叙利亚废墟中的小学,全体师生用炭笔在墙上写下:“我们愿意相信。”
而在这期间,三瞳婴的成长速度远超预期。他们不仅能解读成人情绪,还能通过眼神传递复杂信息。一名男婴曾在医院产房内,仅凭凝视便让一名产后抑郁的母亲停止哭泣;另一名女婴则在联合国演讲现场,用竖瞳投影出一幅未来地球的生态蓝图,显示所有污染将在二十年内归零,前提是人类持续保持当前的信频强度。
科学家们终于承认:这些孩子不是变异,而是**进化**。他们是地球在历经谎言、分裂、战争之后,自我修复所孕育出的新一代载体??能够天然感知并调节群体信念场的生命体。
然而,变故突生。
某夜,金树忽然剧烈震颤,叶片纷纷脱落,化作金色尘埃随风飘散。苏萤脸色骤变,立刻接入地脉网络,发现南极初代信核试验舱的能量读数暴跌至临界值以下。更可怕的是,一股陌生干扰波正从月球背面传来,频率为1。617赫兹??极其接近信之原初场,却又带着一丝冰冷的机械质感。
“有人在模仿我们。”她低语。
侦察机迅速升空,拍下画面:月球陨石坑深处,隐藏着一座巨型金属结构,外形酷似蜂巢,表面布满不断旋转的黑色晶体。它正持续发射干扰信号,试图混淆全球信频,诱导人心重回怀疑与对立。
调查结果令人震惊:该项目代号“伪心计划”,竟是上世纪冷战时期美苏秘密合作的产物。当时双方意识到“信之力”可能颠覆权力结构,遂联手建造这座“反信装置”,意图在必要时瓦解公众信任体系。项目因技术瓶颈长期休眠,却在近期被某个地下组织重启。
为首者,竟是当年“净心行动”的漏网之臣??一名精通心理学与量子通讯的前情报官。他坚信“秩序必须建立在控制之上”,认为信之网是“危险的乌托邦幻想”,誓要将其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