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四百五十七章 王爷咱们上了明军的当啊(第1页)

第四百五十七章 王爷咱们上了明军的当啊(第1页)

“豪格!!!”

多尔衮猛地一拍桌子,霍然起身,胸膛因愤怒而剧烈起伏!他一把抓过那两枚令牌,死死攥在手里,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看在大玉儿的面子上,也为了。。。

春雨淅沥,江南的清晨总带着几分湿意。沈昭坐在书院檐下,手中握着一支细笔,在宣纸上缓缓写下几个字:“民之所在,政之所立。”她没有抬头,却知有人正站在院外石阶上,撑伞而立。

“你来了。”她说。

来人收了伞,轻轻放在门边,走进院子。是骆养性。他的左腿已彻底废了,据说是地宫崩塌时被落石砸中,再无法行走如初。如今他靠一副铁架支撑身体,拐杖换成了双杖,走起路来缓慢而沉重,像是一步步丈量着余生。

“长安那边清查结束了。”他在她对面坐下,声音依旧低沉,却不复往日冷峻,“三百二十七座祭坛尽数拆除,铜管熔成农具,分发给无田之家。伦理审判庭判了四十七人重罪,其余流放或劳役。影教……算是断根了。”

沈昭点点头,将笔搁在一旁的青瓷笔洗里,墨色在水中晕开,如烟似雾。

“玉真子死后,她的弟子们还在争辩。”骆养性继续道,“有人说她是殉道者,有人说她是疯妇。可最可怕的不是这些,而是那些原本不信的人,现在也开始怀疑??是不是我们真的错杀了‘神’?”

沈昭望着天井上方飘落的雨丝,轻声道:“人心从来不会因一场胜利就彻底清醒。他们需要时间,也需要痛苦。就像一个人从噩梦中惊醒,第一反应不是庆幸,而是茫然:我刚才梦见的一切,难道都不是真的?”

骆养性沉默片刻,忽然问:“那你呢?你现在相信什么?”

她笑了下,目光落在院角那口旧铁锅上。那是孩子们拿来当鼓敲的玩具,锅底还留着焦痕,是前几日煮茶烧糊的印记。

“我相信这个。”她指着铁锅,“它不会告诉我该跪谁,也不会许诺来世富贵。但它能煮粥,能让一家人不饿死。这就够了。”

骆养性怔了怔,随即也笑出声来,笑声牵动伤处,咳了几声。

“你知道吗?”他抹去嘴角一丝血迹,“工部最近翻出了万历年间一份密档,记载‘天机枢’最初的设计理念,并非用于控制人心,而是为了‘集万民之智,共议国是’。当时有位匠人提议用磁针模拟百官议事,以百姓疾苦为数据输入,自动生成治策。可惜……后来被东厂截获,改成了‘承命阵’。”

沈昭眼神微动。

“所以它本可以是光。”她喃喃道,“却被用来制造黑暗。”

“现在还能改回来吗?”骆养性看着她,“我知道你在江南暗中联络工学院残部,重建‘心镜头环’网络。你不是只想办个书院吧?”

沈昭没有否认。她起身走入屋内,片刻后捧出一块木匣,打开后露出一枚青铜圆盘,表面刻满细密纹路,中央嵌着一颗晶莹冰芯。

“这不是复制‘天机枢’。”她说,“这是‘反承命阵’??一个逆向系统。它不收集信仰,而是释放真相;不强化执念,而是唤醒质疑。我叫它‘启明枢’。”

骆养性凝视良久,忽而苦笑:“你比玉真子更危险。”

“不。”沈昭摇头,“她让人盲目追随过去,我只是帮人看清现在。真正的危险,是让所有人以为已经太平,便不再思考。”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脚步声。一个小女孩跑进来,怀里抱着一本破旧的《千字文》,脸上沾着泥点。

“先生!先生!”她气喘吁吁,“村西李婆婆家昨夜遭贼,东西没丢,但墙上写了四个大字:‘逆命者诛’!”

沈昭眉头一皱,与骆养性对视一眼。

“又是残余势力?”他低声问。

“或许。”沈昭站起身,取下墙上的斗笠,“但也可能是恐惧本身在作祟。有些人习惯了跪着活,见不得别人站着走。”

她随小女孩赶往村西。

李婆婆是个寡居三十年的老妇,儿子战乱中失踪,孙子去年又被征去挖铜管,死在途中。她原本每日焚香拜坛,直到半月前撕毁家中神像,说“我不再求虚的了”。自那以后,邻里疏远她,连孙媳也不肯上门。

屋子不大,土墙斑驳,灶台冷清。而在正对床头的墙上,果然用黑炭写着四字:“逆命者诛”。字迹歪斜,却透着狠厉。

沈昭伸手摸了摸墙灰,又蹲下检查门槛内外的脚印。

“不是昨晚写的。”她判断道,“至少三天前。而且写的人手抖得厉害,应该是老人,或者病弱之人。”

小女孩瞪大眼睛:“那……不是鬼写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