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重生1977大时代 > 第1405章 老胡的防备心刘曼玉一天送两次礼(第2页)

第1405章 老胡的防备心刘曼玉一天送两次礼(第2页)

两人骑上摩托雪橇,在狂风暴雪中穿行两个多小时,终于找到断裂点。一根水泥杆被积雪压垮,电缆垂落冰面,冒着微弱火花。扎西二话不说跳下车,从工具包里掏出接线钳。阿依古丽也跟着动手,手指冻得发紫,却坚持扶住绝缘套管。

“你真是个怪人。”扎西一边焊接一边笑,“北京的大教授,跑到这儿来修电线?”

“我不是教授。”她喘着白气,“我是电工的女儿。”

终于接通,远程检测显示电压回升。他们相视一笑,准备返程时,天空忽然裂开一道缝隙。极光如绸缎般垂落,绿光映照雪原,仿佛天地间亮起了一盏巨灯。

扎西仰头望着,喃喃道:“原来……这就是你们说的‘无线输电’?”

她摇头:“不,这是自然的光。但我们做的事,是让人类也能学会这样发光??不靠燃烧,不靠掠夺,而是连接。”

回到营地已是清晨。她顾不上休息,立即召开视频会议,召集启明学院工程组。“双湖的经验必须固化。”她在屏幕上圈出故障点,“我建议在高寒地区推行‘社区共治电网’模式:每个村落培训两名以上本地运维员,配备便携式诊断设备,建立积分奖励机制。让他们不仅是用户,更是建设者。”

赵振国在线上点头:“国务院刚批了专项基金,支持边疆微电网自治计划。你提的‘光明守护员’制度,将成为试点政策。”

会议结束,她正准备合上电脑,邮箱提示音响起。是NASA发来的更新文件:中美联合团队已完成“环地光伏星座”第一阶段轨道模拟,预计明年春季发射首颗试验星。附件中有一段视频??美国犹他州沙漠接收站成功接收来自中国海南的能量束,现场工程师举起一块牌子,上面用中文写着:“谢谢,中国朋友。”

她笑了,回复道:“下次试试让光穿过太平洋,照进阿拉斯加的因纽特人家。”

午后,她独自登上附近山丘。风停了,阳光洒在雪地上,刺得人睁不开眼。她打开随身携带的旧笔记本,翻到空白页,写下:

“今天,我在海拔五千一百米的地方修了一根电线。

我的手冻僵了,心却烧得滚烫。

原来最远的路,不是从地球到太空,

而是从一盏灯,到一颗心的距离。

我们总以为科技是向上攀登的梯子,

可真正重要的,是它能否弯下腰,

去牵起那些从未被握住的手。

当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成为光的源头,

那一天,黑暗将无处藏身。”

写完,她合上本子,望向远方。雪线上,几只藏羚羊缓缓移动,身后留下细长足迹,如同大地写下的电路图。而在更高处,那颗属于中国的太空电站正悄然划过天际,像一枚永不坠落的星辰。

她知道,这还不是终点。

在云南,还有三个悬崖村等待并网;

在内蒙古,牧民希望风电与光伏联动供暖;

在南海岛礁,渔民期盼海水淡化系统全天运行;

而在更远的非洲,娜玛来信说,马赛马拉的孩子们已经开始学习太阳能编程。

光,还在路上。

她掏出手机,给晓兰发了条语音:“告诉孩子们,他们的画我都看了。明年夏天,我带他们去酒泉,亲眼看看火箭把‘星星’送上天。”

按下发送键的瞬间,腕表震动。系统提示:“苍穹算法完成新一轮优化,全球能量调度效率提升12。7%。新增情感权重模型,可根据区域人文特征自动调节供电优先级。”

她微微一怔。这是她半年前提出的想法??让电网不仅聪明,还要有温度。如今,它真的学会了“共情”。

夜幕降临,双湖小学的孩子们围坐在新装的投影仪前,观看《宇宙中的灯》科普片。画面里,地球被一圈光环环绕,那是无数太空电站组成的能源环带。旁白温柔响起:“每一束光的背后,都有一个人的选择,一个村庄的等待,一个孩子的梦想。”

教室安静极了,只有灯光静静流淌。

而在成都的启明学院顶楼,阿依古丽站在星空下,手中握着一片干枯的树叶??那是晓兰去年寄来的独龙江标本。叶脉依旧清晰,像极了最初她画在纸上的电路图。

她轻声说:“老师,您看到了吗?

我们没有停下。

而且,这一次,

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一起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