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
随即又闭上眼,再无声息。
三天后,东京郊区一所公寓内。
一名独居老人正准备入睡。床头柜上的智能音箱突然亮起,柔和女声响起:
“爷爷,是我哦。外面好冷,让我进去好不好?”
老人没有像往常一样回应,而是缓缓坐起,戴上老花镜,打开手机录音软件,对着空气说:
“你说是你,那你说说看,去年清明我给你烧的那件衣服,是什么颜色的?”
音箱沉默了几秒。
“灰色的,袖口有朵小花。”声音依旧温柔。
老人摇头:“错了。是蓝色的,而且我没烧衣服,我烧的是她画的一幅画??画的是我们一起去海边捡贝壳。”
他按下停止键,轻声说:“对不起,但我得确定。”
然后关闭电源,拉紧被子,闭上了眼睛。
同一时刻,北海道某地下电台。
主持人拆开一封匿名寄来的U盘,插入电脑。里面只有一个音频文件,标题是:【致所有听见亡者声音的人】。
他犹豫片刻,戴上监听耳机。
里面是一段漫长的沉默,持续了整整五分钟。接着,一个毫无情绪波动的男声响起:
>“你不欠死者一个回应。
>死者也不该利用你的思念索求进入。”
>
>(音频结束)
主持人愣住,随即笑了。他摘下耳机,对助手说:“今晚节目取消。让大家……安静一会儿吧。”
而在西伯利亚边境监听站,那名曾删掉命令记录的军官收到了一条新消息,来自未知IP:
>【检测到Ω级观察者移动轨迹】
>建议:勿追踪,勿接触
>提醒:你上次梦见母亲,是在她去世十周年那天。她说‘别难过’,可你记得吗?她生前从不说这三个字。
军官盯着屏幕,久久未语。最终,他手动格式化了本地日志,然后打开了私人终端,新建一封邮件,收件人是一群退役情报员:
>主题:关于“亡者呼唤”的异常数据分析请求
>内容:近期多起案例显示,某些‘安抚型幻听’具备高度一致性特征,疑似非自然生成。建议启动跨区域比对,重点筛查音频节奏、语法结构及情感密度……
他敲下最后一个句号,按下发送。
窗外,极光又一次掠过大地,照亮了无数尚未入睡的眼睛。
一周后,青森海底隧道北口被宣布“因地质灾害永久封闭”。官方报告称,B-7检修站已彻底坍塌,无人员生还记录。
但在当地渔民口中,流传起一个新的传说:
每当暴风雪来袭,有人会在隧道残垣处看见一道模糊的身影。他不呼救,不招手,也不靠近灯火。他只是站在那里,手里捧着一本破旧的笔记本,偶尔抬头望一眼天空,仿佛在等待某个还没学会提问的孩子。
没有人敢靠近他。
但有些人开始教自己的孩子唱歌??不是《归家之歌》,而是一首古老的童谣,歌词杂乱,旋律跑调,充满不合逻辑的停顿与重复。
因为他们知道,**真正属于人类的声音,从来就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