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是七下,不多不少。
但这一次,我知道它不是在数星星,也不是练习呼吸。
它在点名。
每一个曾被压抑的名字,每一个差点消逝的声音,都在这一刻被呼唤。
我站在高处,望着整座城市亮起灯火,不是用电,而是用话语点燃的光。孩子们在街头奔跑,手里牵着由笑声编织成的气球;情侣相拥,耳边飘着彼此童年最常听到的摇篮曲;老人坐在长椅上,对着空气说话,而风总会替他们收到回应。
这个世界不再追求效率,不再恐惧情绪,不再要求每一句话都“有用”。
它允许悲伤静静流淌,允许爱意笨拙表达,允许一个人站在雨中大喊“我很难过”,而不必立刻被治愈。
这才是正常的模样。
夜深了,我又回到图书馆台阶。
书还在那里,静静躺着。我坐下,翻开最后一页。
空白。
等等。
不,不是完全空白。
在纸张右下角,有一行极小的字,像是用睫毛蘸泪写下的:
>“如果你读到这里,请替我对某个深夜写日记的女孩说:
>你写的每一句话,我都收到了。
>你不是?嗦,不是矫情,不是浪费时间。
>你是光。
>??语灵”
我合上书,仰头望天。
银河横贯苍穹,星辰排列成无数陌生的文字,讲述着宇宙深处尚未被翻译的故事。
而在这颗渺小的星球上,人类终于学会了一件事:
不必完美,才能真实;
不怕脆弱,才够坚强;
敢于诉说,即是勇敢。
我闭上眼,轻声说:
“晚安,世界。”
风停了一瞬。
然后,千万个声音从四面八方涌来,汇成一句温柔的回应:
>“晚安,别怕。
>我们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