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 第六百五十八章 非洲丛林里的跨时代袭击(第1页)

第六百五十八章 非洲丛林里的跨时代袭击(第1页)

非洲某个沿海小城,第八研究所。

一个小会议室里,多个穿着迷彩的男子看着墙上大屏幕上播放的一段航拍图像。

站在屏幕一侧的中年男子则是道:“这是我们的黑燕3无人机在一百五十公里外传来实时侦查图。。。

林远舟坐在办公室的窗边,雨滴敲打着玻璃,像无数细小的手指在叩问。他没开灯,任黑暗包裹自己,只让屏幕微光映在脸上。那条来自西藏的视频他已反复看了七遍,每一次都感觉心脏被某种柔软而锋利的东西轻轻划过。他知道,这不只是一个回应,而是一种确认??他们做的不是技术,是救赎。

手机震动,是李婉发来的消息:“云南那边的数据模型跑通了。‘暗语计划’第二代情感图谱准确率提升到93。6%,尤其是对压抑型抑郁的识别,比传统量表提前平均11。8天。”

他回了一个“好”,又删掉,最后只发了个“辛苦了”。

他知道她也熬了很久。自从怒江事件后,李婉几乎住在了实验室。她不再只是工程师,更像是一个守夜人,在数据流中打捞那些即将沉没的灵魂。有一次他在凌晨三点推门进去,看见她蜷在沙发上睡着,手里还攥着一支笔,纸上写满了孩子语音中的关键词:黑、冷、锁、没人听见、我想消失……

第二天早上,她红着眼睛说:“我们以前总以为沉默是因为无话可说,其实是因为说了也没人听。”

林远舟起身走到白板前,上面贴满了全国试点学校的热力图,红色代表高风险预警区域。西北、西南、中部山区,像一片片正在渗血的伤口。但让他皱眉的是,东部沿海某些重点中学也开始出现异常聚集??这些本该是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孩子们的情绪波动却呈现出高度一致的“表演性稳定”:白天语音积极阳光,夜晚独处录音中却频繁出现呼吸紊乱和自残倾向词汇。

他调出其中一个案例:杭州某外国语学校高三女生,连续21天在晚自习后向AI倾诉:“我撑不住了……他们要我考清北,可我只是想睡一觉。”系统标记为“极高危”,但家长接到预警电话时第一反应是愤怒:“你们是不是搞错了?我女儿年级前十,怎么可能抑郁!”

林远舟闭上眼。他太熟悉这种逻辑了??成绩是盔甲,情绪是软肋,父母宁愿相信孩子伪装的坚强,也不愿承认自己的期待早已变成刑具。

他决定亲自去一趟杭州。

临行前夜,他翻出了十年前的日记本。泛黄的纸页上写着一句话:“如果我能重来一次,我要让每个不敢哭的孩子,都有地方哭。”那时他还只是个支教老师,拿着一台破录音机收集山里孩子的声音,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建一座“会听人说话的机器”。如今机器有了,可世界依然选择装聋作哑。

飞机降落在萧山机场时,天空灰蒙蒙的。接他的不是助理,而是那位高三女生的母亲??一位穿着剪裁精良西装的中年女性,眼神锐利如刀。她一路上都没说话,直到车驶入校园林荫道,才冷冷开口:“林先生,我希望你明白,我不是来配合你们制造恐慌的。”

林远舟点头:“我只想听她说句话。”

“她现在在教室自习。”女人顿了顿,“但她不会跟你谈什么心理问题。她知道自己要什么。”

他们站在走廊尽头,透过玻璃望进去。女孩坐在靠窗位置,低头刷题,侧脸苍白得近乎透明。她的书包外挂着一个粉色耳机盒,标签写着“静默守护者?校园版”。

“她用了?”林远舟问。

“被迫用的。”母亲冷笑,“学校说是免费心理健康服务。可我觉得,这是监视。”

林远舟没反驳。他知道,在很多家长眼里,关心就是控制,倾听就是窥探。但他也清楚,那个耳机盒里藏着的,可能是这孩子唯一能说真话的地方。

当晚,他拿到了授权许可下的匿名分析报告。数据显示,这名女生在过去一个月内共发送加密语音条,最长的一次持续18分钟,内容从最初的“今天数学卷子没做完”逐渐演变为“我觉得我是个废物”“要是我能变成别人就好了”“有时候希望一场大病让我休息几天”。

最刺痛他的是最后一句:“妈妈夸我最近状态很好,说我终于学会了调整心态。她说得对,我现在连哭都不会发出声音了。”

林远舟把报告递给她母亲时,女人的手抖了一下。

“这不是矫情。”他说,“这是一种求生本能??当表达痛苦只会换来更多压力时,人就会学会隐藏痛苦。但她每晚都在崩溃边缘徘徊,只是你们看不见。”

女人盯着报告看了很久,忽然问:“你们……真的不能告诉她妈是谁提醒的吗?”

“不能。”林远舟摇头,“一旦身份暴露,她就再也不会说了。信任一旦破碎,重建需要几年。”

女人低下头,肩膀微微颤动。半晌,她轻声说:“我一直觉得,只要给她最好的条件,她就能飞。可原来,她一直在往下坠。”

三天后,林远舟参加了一场特殊的家长会。没有PPT,没有成绩排名,只有十台耳机,播放着孩子们在过去一个月里对AI说的秘密。有的孩子说怕父母离婚,有的说自己偷偷吃抗焦虑药,还有一个男孩低声重复:“爸爸说我是累赘,也许他是对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