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师姓慕容,名恪,鲜卑人。一生钻研卢公新政,曾在辽东试行均田、设塾、兴医馆。乡民称我为‘慕容相公’。今我虽死,望后人继之。华夏之大,不在长城之内,而在人心之中。”
柳芸接过笔记,轻轻抚摸那斑驳墨迹,久久不语。然后,她转身对众人说:“明天开始,我们要加开一门课??《边地实践录》。让更多人知道,不只是长安在改变中国,是中国每一个角落,都在回应那个老人的梦想。”
风又起了。
银杏叶簌簌飘落,覆盖泥土,化作春泥。
而在千里之外的辽东、岭南、西域、南海诸岛,新的银杏树正在被种下。
它们或许瘦弱,或许孤单,
但只要根扎进了这片土地,
就注定会长成一片森林。
历史仍在前行。
偏见仍在,阻力仍在,
但希望也在生长,
像春天不肯退让的绿意,
无声,却不可阻挡。
某日清晨,一个旅人路过渭水畔,见一群孩子围坐树下读书,琅琅之声随风传来: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有教无类……”
>“天下大同……”
他驻足良久,问身旁老农:“此地何名?”
老农呵呵一笑:“你没听说过吗?这儿叫‘启蒙林’。”
“谁建的?”
“一个叫卢景的人。”
“他人呢?”
“走了很多年了。”
“那他还在这儿吗?”
老人指着那些读书的孩子,说:“你说呢?”
旅人沉默片刻,摘下帽子,深深鞠了一躬。
阳光穿过新叶,洒在每个人的身上,温暖而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