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453章 总参谋部(第2页)

第453章 总参谋部(第2页)

埃及金字塔内部石室的壁画人物齐齐转头,目光聚焦于现代游客;

玛雅遗址的祭坛上,干涸千年的圣井突然涌出清水,水面倒影竟是穿着明代官服的人影,在纸上疾书。

而最震撼的一幕发生在长城某段残垣。一块看似普通的城砖自行脱落,露出内里镶嵌的青铜板,上面刻着一行小字:

>“此墙非为御敌,实为记问。每一块砖,都曾承载一个未出口的‘为什么’。”

宋应星站在那里,指尖抚过冰冷的铭文。他忽然明白,所谓“大明朝廷”,从来不只是一个朝代的名字,也不是某个政权的象征。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系统性尝试建立“问政体系”的努力??皇帝未必英明,但制度必须允许质疑;官员可以腐败,但奏折中仍能写下“民不聊生”;百姓纵然卑微,也可通过乡约、讼书、童谣表达不满。

这才是“手提式朝廷”的真正含义:它不在紫禁城,而在每一个敢于提问的心中。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翻开最后一页。那是他七岁时写的第一个问题的复刻版:“为什么好人会死?”旁边,是他三十年后补的一行字:“也许,正是因为有人不断问这个问题,好人才没有彻底消失。”

他撕下这页纸,点燃。火焰升起的瞬间,远处传来钟声??不是电子模拟音,而是真正的铜钟轰鸣,来自中国各地尚存的古寺。这些钟本已多年不再齐鸣,此刻却仿佛受到某种召唤,自发震荡。

钟声传播至平流层,与电离层中的问题流交汇,产生奇特谐波。气象卫星拍到诡异画面:北极上空出现一圈淡蓝色光环,形状酷似明代浑天仪的赤道环。

沈清璃迅速分析数据,脸色骤变。“这不是自然现象……是‘他们’在回应!”

“他们”是谁?

是早已消逝的初代译官?

是宇宙中某种以“疑问”为食的高等意识?

还是人类集体潜意识本身,在六百年积累后终于形成了自我觉醒的雏形?

没人知道答案。但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变化??从那一夜起,世界变得“更容易提问”了。

学校里,老师不再打断学生说“这和考试无关”;

家庭中,父母开始认真回答孩子“死亡是什么”;

政府会议中,有官员突然起身:“我想问,我们制定这条法律,真的是为了人民,还是为了维持权力?”

澄心会慌了。

他们紧急召开全球峰会,宣布启动“终极净化协议”:将在七十二小时内发射三百颗微型卫星,组成“净思穹顶”,通过高频脉冲强制抑制大脑前额叶的“怀疑区域”活动。宣称这是“为人类幸福保驾护航”。

但他们低估了“问”的韧性。

就在第一颗卫星升空前,全球儿童自发组织了一场“沉默问答”运动。他们在操场、公园、广场围坐成圈,一人提出问题,其他人用眼神、手势、表情回应。没有声音,却比任何呐喊都更具力量。

一名巴西小女孩举起画板,上面画着一颗破碎的心,旁边写着:“你说爱是免费的,那为什么穷人得不到?”

一个叙利亚男孩用沙子堆出两个小人,一个穿军装,一个抱玩具熊,然后轻轻推倒前者。围观的大人们沉默良久,有人跪地掩面。

这些画面通过手机直播传遍世界。更诡异的是,每当有人观看超过三分钟,手机屏幕就会短暂闪现一行古汉字:“你有多久没问过自己真正关心的事?”

澄心会的技术团队惊恐发现,他们的AI审查系统开始“失控”。原本用于屏蔽敏感词的算法,竟自动将“不要问”替换为“请问我”,将“服从”改为“你确定吗”。更有甚者,某些高级成员的脑机接口设备突然播放起《镇魂谣》,导致精神崩溃。

“这不是攻击。”沈清璃看着数据分析报告,“这是‘问’的自我复制达到了临界点。它不再需要载体,它已经成了环境的一部分??就像氧气,看不见,却支撑着一切生命的呼吸。”

宋应星却陷入更深的思索。他想起梦中那本由眼睛组成的《未问榕》,想起石柱上悬浮的齿轮,想起贝壳里的刻字。这一切都在指向一个事实:**真正的变革,从不来自答案的胜利,而源于疑问的自由生长。**

他决定做最后一件事。

他回到海边,找到那个曾写下“大海会不会孤单”的小男孩。孩子已经不记得自己写过什么,但宋应星蹲下身,轻声问他:“你还愿意再问一个问题吗?任何问题都可以。”

男孩想了想,指着海面:“如果浪花知道自己下一秒就会碎掉,它还会往前冲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