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崩解,正义迟来,却终究未缺席。
数月后,忆都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天下共有的精神圣地。陆鸣并未留居其中,而是返回启音城,继续住在桃树下的小屋。只是如今,每日前来求教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也不再拒绝授艺。
某日黄昏,小女孩又来了,这次她独自一人。
“爷爷,”她轻声问,“如果有一天,大家都又忘了怎么办?”
陆鸣正在修剪桃枝,闻言停下动作,看向西边渐沉的夕阳。
“那就再唱一遍。”他说。
女孩点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只小小的陶笛,笨拙地吹出几个音符。不成调,却真诚。
陆鸣笑了,接过笛子,轻轻补上一段旋律。两人合奏,虽简单粗糙,却温暖动人。
曲毕,他摸了摸她的头:“你看,只要还有人在学,在唱,在记得,黑夜就永远赢不了。”
女孩认真地说:“那我以后也要教别人。”
“好。”陆鸣望着远方,“一代一代,传下去。”
夜幕降临,归墟海面,蓝焰灯静静燃烧。忆都之中,那面无形之鼓偶尔会自行震动一下,发出极轻微的一声“咚”,像是在回应人间的歌声。
而在某座偏远山村的学堂里,那个曾怯生生提问的男孩,如今已是小小领唱者。他站上讲台,带领全班孩子齐声歌唱:
>月儿弯,灯儿亮,
>娘亲守你到天光。
>若有一日风雨狂,
>记得有人为你唱。
歌声飘出窗外,越过山岭,汇入春风,奔向大海。
陆鸣坐在檐下,听着这熟悉的旋律,提笔在《记得录》新加一页,写下:
**“传承不在庙堂,不在典籍,不在神通法术。
它在一双双稚嫩的手掌中,
在一一次次歪斜却坚持的吟唱里,
在每一个不肯忘记的眼神深处。
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愿意学,
这个世界就仍有光。”**
风吹纸页,露出夹层中的另一张旧纸条,字迹不同,却是罗方年轻时所写:
**“我不怕黑暗漫长,只怕无人点灯。
而现在,我知道,灯已遍地。”**
东方天际,晨曦微露。新的一天开始了。
而这场关于记忆的战争,也将继续下去。
因为人类总会疲倦,总会妥协,总会想要逃避痛苦而选择遗忘。
但也总有人,在某个清晨醒来,想起某个名字,听见某段旋律,然后轻轻地说:
“我记得。”
于是,鼓声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