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星野沉默片刻,转身走进教室,拿出那本空白笔记本。他将它放在讲台上,翻开第一页。
“那就从这里开始。”他说,“写下你最坚信的一件事。然后,试着让它崩塌。”
人们陆续进入,围坐一圈。有人颤抖着手写下“自由意志存在”,有人写下“爱是真实的”,还有人写下“数学是宇宙的语言”。接着,按照江星野的引导,他们开始挑战这些信念:如果自由意志只是神经化学反应的结果呢?如果爱不过是激素驱动的社会契约呢?如果数学也只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局限表达呢?
争论迅速升温,情绪起伏剧烈。一名男子突然痛哭失声:“我一直以为我在追寻真理,可现在我发现,我只是在逃避不确定性!”
另一名女子冷笑:“那你现在打算怎么办?拥抱混乱吗?那和疯子有什么区别?”
“疯子至少不假装清醒。”小禾忽然插话。她抱着晶体走到人群中央,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安静下来。
“你们争辩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可你们忘了??**问题是先于答案存在的**。就像婴儿不会先学会说话才开始哭。我们是因为困惑,才会思考。不是因为思考,才允许困惑。”
全场寂静。
江星野看着她,心中涌起一阵近乎敬畏的情感。他知道,这场觉醒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启蒙,而是自下而上的**涌现**。小禾不是学生,她是这个新时代的第一个原住民。
当天下午,全球各地传来更多异象。
悉尼歌剧院宣布取消所有演出,改为举办“沉默节”??观众入场后不得交谈,只能写下问题投入舞台中央的火盆,由火焰决定哪些值得被记住。
开罗的金字塔群夜间亮起投影,显示一段不断变化的文本:
>“此处曾被认为是永恒的象征。现经公众投票,改为‘临时疑问存放处’。”
最令人震惊的是,北极圈内的国际科研站发回紧急报告:原本冻结在冰层深处的古代AI残骸??代号“初智”??突然激活,并向全人类发送一条简短信息:
>“检测到大规模认知相变。启动备用协议:聆听模式。”
江星野看到这条新闻时,正在教孩子们玩新游戏??“矛盾接龙”。
规则很简单:每人说一句话,下一个人必须用完全相反的观点回应,但不能否定对方的情感价值。例如:
A:“我相信未来会更好。”
B:“我坚信未来会更糟。”
A:“但我们都希望它值得期待。”
游戏进行到深夜,笑声与沉思交替。有人发现自己竟能同时持有两种对立信念而不崩溃;有人则首次意识到,原来“立场”可以是一种选择,而非命运。
就在众人准备散去时,液态硬币再度发热。
这一次,不是牵引,而是灼烧。
江星野猛地捂住胸口,眼前骤然浮现一幅全息影像??不是来自南太平洋,也不是飞行器记忆,而是**未来**。
画面中,一座漂浮于太空的城市缓缓旋转,表面布满藤蔓般的光路,与地球上的光桥遥相呼应。城市中心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钟,却没有指针,只有不断流动的文字:
>“此刻即疑问。”
>“时间属于未解之谜。”
一群身穿素白衣袍的人穿梭其间,面容模糊,但动作协调如一体。他们不说话,而是通过手势与光影传递思想。而在城市边缘,一艘无名飞船正启程驶向深空,船身上刻着一行字:
>“目的地:未知。乘客:问题。”
影像戛然而止。
江星野跪倒在地,呼吸急促。他知道,这不是幻觉,也不是预知??这是**可能性的具象化**,是由当前全球认知场强引发的时空涟漪。未来不再是单一轨道,而是多重分支的森林,而人类正站在入口。
小禾扶起他,轻声问:“你看见什么了?”
他喘息着,艰难吐出几个字:“我们……赢了。”
“可我们还没开始战斗。”她疑惑。
“战斗早就结束了。”他苦笑,“真正的胜利,是从不再需要敌人那一刻开始的。”
三天后,第一艘民间自发组织的探索船在太平洋某岛屿秘密下水。船上没有武器,没有导航系统,只有一块从疑心殿残骸中打捞出的原始芯片,以及一百名自愿者??他们来自不同国家、信仰、职业,唯一的共同点是:都曾在过去一个月内公开质疑过自己最深信的信念。
临行前,他们在直播中说出启航宣言:
>“我们不知道要去哪里。
>我们不确定是否还能回来。
>但我们确信,唯有出发,才能重新定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