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唐协律郎 > 0497 武氏故亲(第2页)

0497 武氏故亲(第2页)

“瑞兽?”张岱冷笑,“怕是狼吧。”

两人对视一眼,皆看出彼此眼中的惊惧。一场以音乐为引、星象为幕、经典为盾的政治风暴,正在悄然成型。而他们,已被钉在了风暴眼中央。

午后,张岱借整理乐器之机,悄悄将“太初律铃”藏入讲台下方的共鸣箱内。正当他掩好暗格时,忽觉背后寒意袭来。转身一看,竟是叶法善不知何时已立于廊下。

这位国师身穿绛紫色道袍,头戴芙蓉冠,手持拂尘,须发皆白,却面色红润如少年。他缓步走近,微笑道:“协律郎辛苦了。此番讲经大典,关乎国运,贫道特来督礼。”

“不敢劳国师亲临。”张岱躬身行礼,尽力保持镇定。

叶法善目光扫过讲台,微微眯眼:“这讲台设计精妙,四角雕龙衔珠,暗合四象;底座hollow(空心),应和六合之气。只是……为何要设共鸣箱?莫非还打算奏乐不成?”

“回国师,”张岱从容答道,“《孝经》乃礼乐之本,古人讲经,常配雅乐以助庄严。卑职以为,适当加入编钟清响,或可增益教化之力。”

“哦?”叶法善轻笑一声,“有趣。不过,今日讲经纯属圣人修身齐家之道,不宜杂以俗音。烦请协律郎将一切乐器撤去,只留净坛焚香即可。”

“遵命。”张岱低头应下,心中却知,对方已生疑心。

待叶法善离去,他迅速取出律铃,改藏于自己腰带夹层之中。只要他站在讲台旁执礼,铃仍在可控范围之内。

黄昏时分,武惠驾临兴庆宫彩排。少年一身素白儒衫,手持竹简,神情专注。张岱远远望着,不禁感慨:此人虽为棋子,却也有血有肉。十五岁年纪,便要承担如此重担,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彩排中途,武惠突然停下,转向张岱问道:“协律郎,你说……我讲《孝经》,是为了什么?”

张岱略一迟疑,答道:“自然是弘扬仁孝,感化天下。”

武惠摇头:“不对。母妃说,我要讲的不是孝,是‘命’。圣人年迈,太子仁弱,诸王观望,唯有我能承天意、顺民心。这一讲,不只是读书,是要告诉所有人??新君当立,舍我其谁。”

张岱心头剧震,几乎站立不稳。

原来这孩子早已明白自己的位置。他不是被动卷入权争,而是主动出击的利刃。

当晚,张岱彻夜未眠。他写下三封密信:一封送往陇右节度使府,请其严查康家班背景;一封托商旅带出关外,交予安西都护,警示漠北异动;最后一封,则封存在铜匣之中,交予左卫保管,并叮嘱:“若我三日内无讯,便送呈太子。”

他知道,自己已走上一条无法回头的路。

第三日清晨,长安城万人空巷。勤政务本楼下,文武百官齐聚,旌旗蔽日。圣人御驾亲临,升座于丹墀之上,太子侍立左侧,面容沉静如水。右侧空位,原属寿王,如今却无人敢坐。

鼓乐三通,钟磬齐鸣。武惠缓步登台,白衣胜雪,朗声道:“臣惠,谨奉诏命,为陛下讲《孝经?开宗明义章》。”

全场肃然。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声音清越,字字珠玑。张岱立于台侧,手按腰间律铃,屏息凝神。

诵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之际,异变陡生!

腰间铜铃毫无征兆地剧烈震动,发出一声尖锐长鸣,宛如龙吟破空!与此同时,天空骤然阴沉,一道赤色闪电划破长空,正中通天台顶的铜凤旗杆,火花四溅!

群臣哗然抬头,只见西北天际,荧惑星光芒暴涨,竟在白昼清晰可见,直逼北斗摇光!

“天显异象!”有老臣颤声疾呼,“此谓‘荧惑守心’,主帝王易位!”

圣人面色大变,猛地站起:“速召星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