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辛毗等人撤回,与步度根重新汇合。
不等他们缓过气,从五原东部逃亡、依附而来的鲜卑贵族带来一连串的坏消息。
步度根再次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汉军的行为,已经不是针对檀石槐家族了,而是针对。。。
数日后,京城震动。
新帝在陈景明的陪同下,亲自审讯李承泽,最终李承泽无法抵赖,只得认罪伏法。新帝雷霆震怒,下令抄斩李承泽满门,彻底清除朝中残余势力。
至此,赵怀义旧部及其幕后黑手,尽数落网,北疆局势彻底稳定。
沈清风站在雁门关城头,望着远方的风雪,心中却并未感到轻松。
他知道,朝堂之争从未停止,今日他胜了一局,明日或许又有新的风暴来临。
但他无所畏惧。
因为他,是虎贲郎,是北疆的守护者,是大乾最后的屏障。
身后,将士们齐声高呼:“虎贲郎威武!”
风雪呼啸,旌旗猎猎,天地苍茫。在这片土地上,唯有忠诚与铁血,永不褪色。
??
贺兰山之战后,边疆重归平静,但朝廷内部的动荡仍未平息。李承泽虽被处死,其党羽仍有潜藏未露之人,暗流汹涌,伺机而动。
沈清风深知,自己虽立下大功,却也树敌无数。朝中那些曾与李承泽勾结的权臣,虽不敢明目张胆报复,却未必不会另寻手段,图谋东山再起。
果然,不出半月,一封密信由京中传至北疆大营,乃是陈景明亲笔所书:
**“陛下年幼,然聪慧过人,已渐有主政之志。然朝中仍有旧臣把持朝纲,尤以兵部尚书周文远、礼部尚书冯仲元最为跋扈,二人皆为前朝老臣,根基深厚,屡次阻挠新政推行。更令人忧虑者,乃近来宫中频现异象,有宦官私通外臣,暗中传递密函,似有图谋。”**
**“将军乃国之柱石,若不早作谋划,恐有变生肘腋。望速回京述职,面见陛下,共商对策。”**
沈清风阅罢,神色凝重。
他知陈景明素来谨慎,非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如此急切催促自己返京。看来,朝中局势比想象中更为复杂。
当夜,沈清风召集韩烈、赵云等人议事。
“我要进京一趟。”他开门见山,“朝廷内斗愈演愈烈,陛下年幼,难御群臣。我若不去,恐怕局势会进一步恶化。”
韩烈皱眉道:“将军此去,风险不小。朝中诸人早已视你为眼中钉,若借机发难,恐怕难以脱身。”
赵云亦沉声道:“末将愿随将军同行,护您周全。”
沈清风点头:“你二人皆是我心腹,我自不会独自前往。韩烈,你暂代镇北将军之职,统领北疆军务,以防有人趁虚而入。赵云,你随我入京,务必确保沿途安全。”
韩烈抱拳应命:“末将领命!”
次日清晨,沈清风便率百名亲卫启程,星夜兼程赶往京城。
一路上,他心思沉重,思虑万千。
此次入京,不仅关乎自身安危,更牵涉整个北疆的安定。若朝中有变,势必影响边防布署,甚至可能引发更大动荡。
七日后,沈清风一行抵达京城。
刚进城门,便有禁军将领出迎,正是御前侍卫统领陆谦。此人出身世家,曾在边军历练多年,素以忠勇著称,如今掌管皇宫宿卫,深受新帝信任。